实验能力培训高研班的故事③ ▎"面向未来",劳技教师的理念和技术升级初露端倪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王蕴玮

时间:2020-11-17 10:21:20

近两年,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各方的呼吁倡导下,劳动教育越来越受重视。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学校的劳技课和劳技教师也面对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面向未来,怎样设计一堂劳技课能更好实现劳动教育的目标,劳技教师要从哪些方面继续提升自己的能力,是很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

针对这些当前的热点话题,“2020年上海市中小学教师实验能力专项培训”市级高级研修班尝试从理念和技术两个方面给老师们带来一些启发。

 

遇到问题也是一种收获 

“我们学校也有电动缝纫机,我也会用,但我带学生的时候基本就是把几块布缝在一起,没想过用设计汉服把相关的内容串联起来。”说这话的时候,普陀区江宁学校劳技教师毛伟勇正在高研班的“汉服小样的设计与制作”培训中琢磨自己作品的裁剪。像这样通过培训内容获得对教学新启发的时刻,这次参加高研班的老师们每天都在经历。

本次高研班劳技教师的培训分成小学、初中、高中3个班级,每个班32名学员,来自全市16个区。尽管在班级上有学段的区分,但内容上又不完全以学段为界限。

第一天的培训是工程教学研修工作坊,所有老师一起体验了机械手的设计和制作,从设计、组装元器件、制作纸板模型到通过元器件控制机械手并进一步考虑机械手的改进、迭代。


第二天的培训也是三个班的学员共同参与,上午在华东师大听专家分享“通用技术”学科的最新发展和新的教学案例,下午在上海交大参观学生创新中心、学习“物联网智能硬件创客”教学案例。

第三天的培训内容针对各学段学科特点设计,小学班级学习陶艺,设计、拉坯、修坯全都自己上手;初中班级设计制作汉服小样,每个老师一台缝纫机,设计、测量、制版、裁剪、机缝、熨烫都要学;高中班级在斯特林小车的项目上完成一辆小车的设计制作,既要设计车身也要考虑发动和传导,感受多种技术、工艺的综合运用。

谈到这次参加高研班的感受,所有老师的第一个体会就是“新”。看待问题的思路、视角很新,涉及的技术操作很新,运用的设备、材料很新。遇到新的知识、技术,老师们一下就被吸引了,一上手就停不小来,前后三天的培训中,不少老师连午饭都顾不上好好吃,放下碗筷就着急跑进实验室。

不过面对这么多新的东西,经验丰富的老师们也有很多不熟练的地方。

陶艺项目拉坯的手法不对、汉服制作收边褶皱不均匀、斯特林小车传动不流畅成了很多老师都遇到的问题,正是这些学习过程中的曲折丰富了老师们的培训体验、加深了大家对技术、工艺的理解。


“老师专门强调拉坯的时候要平着拉,我的技术不太熟练,拉坯的时候还是斜了,这样后面修坯的时候就要多花些功夫。”嘉定区教育学院教研员严海平一完成拉坯的步骤就意识到了问题,不过她觉得遇到问题也很有意义,“第一天做机械手时候,我们在折纸、搭电路方面也遇到过问题,我们会出现的问题,学生也可能会碰到,我就能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分析,也能跟学生分享经验。”严海平认为分析、解决问题是很重要的收获。

对于这些新的内容,毛伟勇也是很感兴趣,劳技课的内容牵涉面很广,涉及十几门技术,他觉得,让每个劳技老师对每一门技艺都精通并不现实,但这样的培训给老师们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去补足自己的短板。  

专业能力提升要跟上学科发展的大趋势 

除了培训内容上有分有合,这次所有的培训都比各学段劳技课程的内容提高了难度,还有不少跨学段的知识和项目。

对于超越学段课程的内容,长宁区愚园路第一小学从教三十年的顾沁华老师认为,这有利于培养大家覆盖小、初、高劳动教育全局的视野,了解整体的学科发展和高学段的学科思维对于反思自己学段的教育教学具有指导意义,“我们走进高校的实验室、了解最先进的技术,让我们更明白学生的培养目标,知道怎么带学生往先进、前沿的方向发展”。


闵行区教育学院教研员刘至宁也觉得这次培训的内容相比以前的培训难了很多,“这说明培训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

教学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的提升是劳技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刘至宁认为,这两方面能力都离不开技术基础,只有不断进行知识和技术的更新,劳技教师的专业发展才能更稳健。“我打算把这次做的东西都带回去给老师和同学们看看。”刘至宁说尽管由于客观条件限制,这些新项目不一定能很快普及,但开阔一下视野、让大家先有个感性的认识也是好的,激发学生兴趣也是为学生未来选择专业和发展方向打基础。

看着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们全情投入,参与培训的青年教师也是动力十足。青浦区第一中学的万婷婷觉得培训中通过项目引领教学内容的方式对于自己调整、优化教学设计很有帮助,培训外,跟市里其他学校老师的交流、思维碰撞也让自己获益匪浅。黄浦区劳动技术教育中心的杨芳则表示虽然自己主要的方向是电工与电子,但作为劳技教师,应该抓住各种机会学习新的东西。


作为高研班班主任,黄浦区教育学院教研员钱蕾对每个学员的收获都很欣喜,“策划初期,我们请相关学科的专家做了课程的构架和筹备,一方面要符合劳技学科的需求,另一方面要站在现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思考”。从这样的想法出发,大家决定打通学段的界限进行统整设计,既有理念上普适性的培训,又有根据学段特点进行的分层技能培训。

“这次我们请了高校的专家来跟3个学段的老师就新课程的定位和发展趋势做了整体的介绍。”钱蕾认为,这样的介绍在帮助各学段老师建立对学科发展的认知的同时,也便于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根据国家课程的新定位对教学进行调整、为迎接新课程的变化做好准备。

对于劳技课未来的发展变化,市教委教研室教研员管文川表示,未来一到两年,上海要对劳技学科进行重构,去解决现在学科内已有的一些困难,重构过程中必然需要引进一些与时代接轨、有技术创新的项目,现在老师们接触到的内容就非常有可能成为今后教材选择的案例。

同时,管文川觉得老师们喜欢就说明他们都对项目很感兴趣,未来这样的培训或许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更多的教师受益。

记者 王蕴玮

责任编辑:王蕴玮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