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新变局下,“一带一路”与区域高质量发展如何相互促进?专家觉得这些问题值得关注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王蕴玮

时间:2020-11-16 10:01:54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七年来,已经成为全球治理、国际经贸投资、国际组织与中国发展领域最热门的议题,但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胁迫主义开始盛行,加之新冠疫情带来的外部冲击,全球化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2020年11月11日,以“全球化新变局下的‘一带一路’与区域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五届“一带一路”与中国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来自长三角及周边地区的约50位专家、学者等在会议中围绕“一带一路”相关话题展开研讨。

image.png

  

主旨发言环节,来自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复旦大学、上海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与上海师范大学的八位专家先后就“一带一路”与区域高质量发展相关话题表达了看法。

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会长张幼文详细阐释了“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他认为,全球化面临新变局,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不是对现有全球化的替代,而是有益互补,是谋求与“一带一路”国家共同发展,是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其次,他提到“一带一路”建设持续稳健推进的关键是要共建,与东道国的共建,应以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能力为要;与发达国家的共建,要缓和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与国际组织的共建,要让世界认识到“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唱而是世界大合唱;与国际金融组织的合作,要解决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的资金短缺问题。最后,他强调“一带一路”建设要与区域高质量发展相结合,要更加注重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的结合,注重多种形式的分工合作而非单一的垂直一体化,注重效率而非规模,注重可持续发展而不是短期利益,注重国内国际经济的双循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image.png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何树全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劳动要素收入份额”的主题发言中指出,经过对一国制造业增加值收入的核算,和对制造业价值链分工的过程中劳动要素的收入份额随时间变化趋势的考察,他发现,生产碎片化的加剧,带动了制造业整体劳动要素GVC收入份额的下降。从国别差异来看,相较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劳动要素收入份额相对较低而且出现更大幅度变动。从与资本要素的对比来看,整体制造业层面,资本要素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比重低于劳动要素的比重,但资本要素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收入份额却呈现上升趋势。他认为,全球化进程中如何带动劳动要素收入份额的增长应该是全球化中的重要议题。

上师大商学院副院长赵红军的发言围绕着“中欧班列开通、道路设施通达性与城市出口贸易”展开。自2011年以来,中欧班列在国内48个城市逐步开通,已成为影响沿线29个省城市、国外14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平台。经研究,他和团队发现中欧班列的开通对沿线枢纽城市以及周边非枢纽城市的出口贸易都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这种影响大多集中在枢纽城市周边400-500公里范围内。他们建议沿线城市和省份应充分发挥和强化中欧班列的带动作用,让更多的城市融入到中欧班列的建设与发展当中,使之形成“一带一路”的钢铁驼队,不断提升我国出口贸易的广度和深度,打造中国城市出口贸易发展新的增长点。

上师大商学院教授孙泽生的报告以“域外竞争、政治关系与中国对‘一带一路’贸易”为主题。他认为,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的经贸往来会受到中国与“一带一路”双边政治关系和美国作为域外大国竞争性政策的影响,而中美大国关系的变化也会溢出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和地区。他们以62个“一带一路”沿线国为样本,实证检验中国、美国和沿线国“三角”政治关系及其互动对中国和沿线国贸易的复杂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和沿线国之间的高层互访和建交持续期均有助于促进双边贸易,但中美关系紧张会溢出到沿线国,抑制其与中国的双边贸易。他们的建议是,中美关系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关系,都是中国应该很好处理的两对关系,合作而非对抗,共赢而非独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随着时间会让更多国家体会与感受到。

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副处长、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罗长远,继去年提出“走出去”是否对企业的融资约束产生影响的问题后,今年进一步分享了对中国“走出去”如何影响公司治理问题的思考。他将“一带一路”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将“一带一路”的研究拓展到微观层面。他的研究表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能够显著地提升企业的治理水平。这一影响随着行业、省份、公司规模、资本密集度、出口与否、民营与否等方面而存在着显著的异质性。他建议中国企业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有效地改善企业的治理水平。

image.png

 

会议由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一带一路”泛区域发展与合作专委会、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区域经济学重点学科以及上海师范大学一带一路+中国发展跨学科教研平台联合主办。

上师大商学院副院长赵红军认为全球化新变局下的“一带一路”研究应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在学术和理论层面的深刻分析,以宽广的视野、坚实的论证,高质量的研究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参考。

记者 王蕴玮


责任编辑:王蕴玮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