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群变成作业群,家校共育为何模糊了界限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龚洁芸

时间:2020-11-05 10:01:51


CFP


“家长群”又惹是非了。自从微信面世以来,有关“家长群”的新闻时不时登上新闻头条,也时刻拷问着当今的家校关系。

随着社交时代,家长微信群成了家长与学校和老师相互沟通的一种便捷方式。然而,近段时间,它却成为增加老师负担甚至家长和老师冲突的所在。

一座家校共育的“桥梁”,缘何就模糊了功能,原本的交流捷径,又为何变成了和谐家校关系的牵绊?

家长:就像是多了一份工作

自从微信可以拉人群聊以后,为了方便和家长沟通,很多老师都会组建家长群。本来家长群的主要功能是通报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发布重要通知的。但这些年来,家长群的风波始终不断。

“自从有了家长群,就仿佛多了一份工作。”有不少家长这样调侃家长群的存在,“从一睁眼到晚上睡觉,心都会牵挂着,只要看到群的左上角有一个红点,就会迫不及待点开区看,生怕漏掉了任何一个通知。”

何女士是四年级学生的家长,每天早上睁眼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完成孩子的每天健康信息上报。在上班期间,何女士也会无意识地拿起手机查看群里的消息,以免遗漏掉讯息。而一旦有“@所有人”的全员通知传来,何女士会第一时间复制粘贴到自己的收藏里,并转发老公一份,提醒对方“别忘记了老师的通知”。

“老师会在群里发通知、公告,或者学校的活动照片,”家长杜女士说,每次做完小练习后,老师会把样卷放在群里,并且附上“优、良、合格和需努力”的人数,并且附上“请家长监督订正情况。”

杜女士说,自己在工作之外,最在意的就是这个家长群了。“因为自己的工作忙,接送孩子有时候交给老人,学校有时也会发布接送时间调整的通知,所以老人也在群里。但是老师每天会发默写和练习卷的情况,一有个风吹草动,老人也会‘问东问西’,还有的老人更要来问责。一个家长群,不仅考验家校关系,还考验着我们家庭的关系。”

变味:家校共育变“家校共教”

微信的兴起,催生了“家长群”的建立。家长群有它的优势所在:既能面向所有学生家长,又能提供方便快捷的家校互动服务。老师将学生的作业,学校最新动向,活动通知等信息发送到群里,让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孩子的成长足迹,从而实现真正的家校教育互动。

何女士说:“对于家长而言,我们原本是很欢迎家长群的。因为相比于我们爸妈一辈的家长,我们可以更及时、更便捷地了解孩子在学校里学了什么,参加了什么活动。或是像今年的特殊情况,学校会将整套进校防疫流程、接送孩子的分段时间发在群里,方便了我们所有家长。”但是,她也表示:“但是除了这些通知外,家长群最多的内容是各科老师发布作业、公布订正情况,或者在群里布置各类的打卡‘作业’,这个时候就会感觉特别心烦。”

杜女士说,她最害怕的时候是隔三岔五地“点名”时刻。“数学老师尤其严格,小练习讲评完了,不仅会把正确答案发在群里,然后会一一@订正没有通过的学生家长,叫我看着他完成订正。偏偏我们家儿子又是粗心鬼,我是经常被老师点名批评的那个。”她说,每当这个时候,感觉自己也很羞愧。

她说:“信息技术的发达,让很多作业都通过群来发送。比如政府的各类‘进校园’活动,都需要家长在手机上完成,然后回复‘已完成’。如果不是家长群,这些额外的‘课外作业’可能会少很多。”

缓和:变通办法还家校沟通本质

为何家长群成为了家校关系的绊脚石?这就需要恢复家长群本来的功能:沟通,交流。

为了规避不必要的矛盾,各方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还家长群以本来面目——

日前,山西省太原市教育局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的实施意见》和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教育局出台《家校网络交流平台“五要五不要”管理规定》备受关注。前者,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打扫教室卫生、点赞转发各类信息;后者,明令防止家校网络交流平台成“拍马屁群”。这样的禁止性规定,直抵问题核心,让不少家长倍感温暖。这些现实举措,确实值得其他地方借鉴。

而在上海,有些学校也在尝试改变家长群的使用方式:班主任和课任老师退出家长群,由家委会代表担任群主。老师们有通知或是信息,会发在家委会小群里,再由家委会代表负责转发到大群,以此规避不必要的麻烦。“我们除了必要的通知外,尽量避免和学科有关的内容,作业的布置,也尽量让学生自己记录为主。”一位小学班主任如此说。

“家校共育必须清晰地界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职责,教师是教师,家长是家长。只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各司其职,才能给孩子成长营造健康的环境。”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


责任编辑:陆芸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