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发展下,新文科该“新”在何处?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彭德倩

时间:2020-11-03 10:09:12


CFP


一位高产的小说家,一生著作等身,对其进行语义行文量化分析,探索其创作风格变化、情感倾向演变……这样浩大的工程,在传统文学研究领域几乎不可想象。然而,在上海大学的数字人文专业研究和教学中,就有这样的实践。上大文学院教授曾军成立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将文学研究与大数据结合,处理海量语句,力图寻找汉语言文学专业新的增长点。这一新尝试,与此前教育部、科技部等13个部门联合启动、全面推进的新文科建设不谋而合。

在包含信息技术等在内的多项技术创新的大背景下,与理科、工科、医科等不同的文科,该怎么“新”起来?在教育理论研究及一线实践领域,思考与热议从未停息。

并非“新旧对立”的新

“什么是新文科?我这样理解,‘新’有两方面,一是老专业赋予新的内涵;二是在学科发展要求下新专业的产生。”高等教育专家叶志明教授说,“这其中,后者主要涉及学科交叉、知识更新,以及内涵与外延的扩展。”

事实上,中国“新文科”概念的提出至少与三个方面有关:新技术的推动、新需求的产生以及新国情的要求。一种普遍观点认为,此中的新,并非“新旧对立”的新,而是在全新外部条件下对文科的“刷新”及调试,使其更适应这个信息技术爆炸的时代。例如,目前大部分历史学研究资料几乎都被数据化,如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汉籍全文检索系统、二十五史多媒体全文检索阅读系统、国学宝典等,研究资料的数据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历史研究者的工作手段和条件。

从学科交叉的角度来说,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学科间的碰撞。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潮中出现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技术等大量新兴技术,人文社会科学与科技强国战略相匹配,与理学、工学新兴领域交叉融合,成为新文科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国哲学、中国经济、中国社会、中国政治等,都在过去40年深刻影响了全球文明进程。在面向未来的人文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过程中,深度融合学科建设成果转变为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形成一系列新的教材和新的课程,是题中应有之义。

谨防“为新而新”现象

值得关注的是,与此前“新工科”建设热闹局面相比,国内高校新文科建设似乎更谨慎。

“工科与产业对接强,相较而言文科比较‘虚’。”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坦言,文科与其他学科不一样的地方在于,理科、医科、工科更多是“收敛性思维”的培养,关注大量现象中提取规律;文科核心在于“发散性思维”……这一收一放,学科本质是有区别的,不能套用模式,“文科建设,是急不来的,需要慢慢‘熏’出来的。”

目前,在复旦大学,更加专注于“文科的发展”,希望凭借深厚的人文学科底蕴,在学科交叉方面探路。例如,金融科技领域中将大文科概念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探索哲学与物理学科的交集;在国际化、多元文化的立场上寻找文科发展新的边界。

对于新文科建设,一位多次参加高校学科评审的专家道出忧虑:近几年“人工智能”概念大热,在审核学科时,曾发现有的学科建设,仅是披了件“人工智能”字样的衣服,内涵没有变,也没有经过详细研究后的改造更新。这样或许在招生时让学生“慕名而来”,但在人才培养和学科成长方面并无意义。“我很担心,新文科建设过程中,也会出现个别在各方推力下‘为新而新’的现象。”

还有一种普遍的担忧:当下新文科建设,对理工领域新技术与文科的融合较为强调,在实践过程中,会否出现有了“新”却丢了“文”的情况?

身处“新文科”探路前沿的曾军,也同样面对困惑:在学术评价体系标准、新学科与传统学科研究形式的对接以及成果认证等方面,尚有许多问题需要学界达成共识。“传统的文学研究,对量化研究工具有一定排斥,数字技术应用于文学的审美性文学性分析,技术还不是很完善。”在他看来,数字人文研究跨计算科学、数理统计和人文研究多个领域,必须同时符合相关学科的评价标准,才能算是合格的数字人文研究。其中最重要的评价标准应该是“人文”标准,即数字技术为人文研究带来常识、经验及理性思辨所不可企及的新现象、新问题和新意义。

标准化培养是文科大忌

“文科人才培养,传统上没有固化的标准培养流程,一校一策比较普遍。课程体系中,前后课程的逻辑关系、递进关系也不如理工科那么清晰。即使同一个学校,不同老师上同一门课的内容、方法也会很不同。”徐雷认为,标准化的培养是文科的大忌,现代信息技术、新教学模式和手段用于文科生培养,也要个案分析。应鼓励各种尝试,少比较哪些是落后的,哪些是先进的。

应该明确的是,交叉融合是新文科的重要改革方向。社会不是因为学科的分类而存在的。社会问题天然是学科交融的问题。为未来而培养文科人才,交叉融合尤为关键。人文与社会、文理、文科与技术科学的交叉融合,会催生一系列新的产业,适应新的人才素养的需求。在交叉融合方向布局新文科专业是必要的。

文科生的国际视野需要大大提升。即便是以讲授中华传统文化为主的文科专业,也应重视中外比较,让学生有全面的人文知识,有跨文化的理解力,才能在走向舞台中央的时候,真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同时,更应明晰,新文科培养的还是文科的学生。理工与文科的交叉有两条走向:一是让理工科学生有人文素养,培养的是新理工人才;二是让文科的学生有现代科学技术的素养,培养的是新文科的人才。两者的重要区别在于专业核心课程的种类。尤须关注的是,新工科可以从工科基础弱的学科中产生,因为新工科特别注重理科(数学物理等)的基础知识能力。但新文科,基本无法从纯理工的学科中产生。因此,传统理工类高校的新文科建设,应重视与文科强的高校联合培养,或在学校学科布局的大背景下开展。

责任编辑:陆芸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