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强基”“综评”录取的后浪来了,考医分数一浪高一浪,抗疫年有没有从医热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徐瑞哲 顾泳

时间:2020-08-06 11:01:20

8月初,申城约5万高考生陆续在志愿填报系统上完成输入并签字确认。接下来,从投档到录取,考生及其家长以及亲友静候佳音、静待花开。按照上海高招日程安排,最早一批“准大学生”是8月5日、6日起被名校“强基计划”和11校综评批次录取的考生。这其中,不乏医科院校。2020“抗疫之年”,优秀学子因敬佩“抗疫英雄”选填志愿的不在少数。来自复旦附中的一位女生,高考成绩达587分。其实,她选择其他理科八年制、甚至临床医学八年制都可以,但小姑娘最感兴趣的是预防医学。问及原因,她直言:“亲眼见到医务工作者奋战在一线,感受了医学的伟大,而预防医学作为未雨绸缪的学科,应该受到更多关注。”

记者了解到,事实上,沪上医学类专业的分数线正逐年走高,“过来人”欢迎什么样的新医护,当下又紧缺什么样的医务人才?

【近年高出“一本线”六七十分】

2020年,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以“无条件通过”的成绩,正式获得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医学教育认证机构认定,标志着我国医学教育标准和认证体系实现国际实质等效,医学教育认证质量得到国际认可。其中,临床医学全国排名A+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作为代表中国大陆唯一的医学院接受了WFME高级顾问全过程观察。

以最近3年上海交大医学院各省市本科录取线为例,各年份分数线均大大高出当地“一本线”,而且这种“跨度”稳中有升。在上海,2017年被视为自主招生划线参考的“一本线”为501分,交大医学院分数线为566分,相差65分;2018年,前者502分,后者578分,相差76分;2019年,这两个分数分别是503分和577分,相差74分。

再看南方的广东省,交医两条录取线的分值之差更大:2017年为485分和649分,相差164分;2018年为500分和668分,相差168分;2019年为495分和666分,相差171分。

近年来,考生考入医学名校的分数节节攀升。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招生相关负责人高海峰告诉记者,随着国家投入力度持续增大,社会风气持续向好,报读医学院的考生也有增无减。从分数线来看,近3年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录取分数线比上海本地“自招线”分别高出64分、75分、76分,全国各省份录取分数线也持续上扬。过去几年,其招录学生排名约在全省前100-200名左右,竞争力非常强。由此可见,水涨而船高,越来越多的优秀学生正在选择医学。

【接受医学“马拉松”挑战】

医学是“马拉松”,学医也是“长跑”,令人欣慰的是,更多学子抱着“十年磨一剑”的心,走进医学院校。

从目前报考形势看,临床医学八年制仍是最受热捧的医学专业。高海峰说,八年制本博连读,对优秀学子来说,可节省3年时间,同时对自身“耐力”、对学业成长也确实很具有挑战性。

长学制,正是医学院标杆式的专业方向。上海交大医学院教务处处长邵莉也表示,交医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本博连读)属于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实行八年一贯制的连续培养,合格的八年制毕业生将被授予医学博士(M.D.)专业学位。作为医学特色班的,还有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法语班),这是中法两国政府为加强中法交流的重点合作项目之一。

根据医学事业实际需求,不断调整招生计划,才能实现供需平衡。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获悉,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今年招生计划中,上海地区招生名额多出10个,主要是应对抗疫增加预防医学、药学两个专业的招生,各增加5人。全国范围内,招生总数则增加20个,增加专业为口腔专业。

同时,作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王牌专业”之一,公共卫生专业今年招生人数未变,仍为120人。专家表示,“未来招生计划每年或会微调,但总体人数规模还相对稳定,以此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学医是一生一世的事】

医学专业为何趋热?专家认为,首先是国家大政策向好,老百姓看到“健康中国”规划民生福祉,带来真真切切的实惠,“只有全民健康才有全面小康”。

从社会角度来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年度“热词”,也影响了不少学生的志愿选择。高海峰说,在志愿填报咨询中,很多考生直言,抗疫战场上的“白衣战士”成了自己的新偶像,乃至成长路上的明灯。从“硬核教授”、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到沪上首位“逆行者”、中山医院钟鸣,英雄们立下“战功”之时,也圈粉一批青年。“社会正处在转型期,当经济、金融等热门入行意愿趋向理性之时,医学专业因其人文因素和硬核内涵,受追捧程度则渐渐回暖。”

另一方面,“从医热”对学科发展大有裨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就表示,近年来明显感受到生源持续向好,尖子生选择医学,于个人、于社会都是一桩好事。在“高精尖”的临床研究领域,高分学生加之规范化、高质量培养,对学科取得突破性成果、为公众提供健康保障都能奠定坚实基础。

当然,医学院校最欢迎的还是理性择医者。中科院院士、上海交大医学院院长陈国强就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尽管今年“全民抗疫”取得举世瞩目成功,但他并不希望有的考生因为一时兴起、感情冲动而填报医学志愿。他认为,学医从医不浮躁、不功利,是一生一世的事。

在专家看来,学子们有志于学医并且报读急需专业,这是非常令人惊喜的苗头。高海峰表示,“我们希望有更多学生抱持真正的兴趣、为了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有想法有兴趣,从而选择医学,也选择为人类健康奋斗。”

【不止于做临床医师】

“从医热”何止考生,高校医学教育今年也出现一波热。今年第二季度,继长宁区妇幼保健院、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等相关领域尖端医院成为华东师大附属医院之后,华东师范大学正式设立医学与健康研究院;不到一个月,上海大学又成立医工交叉研究院,成为沪上继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华东师大之外的第5家设有“医字头”院系的综合性大学。

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新的“医字头”院系,还是既有的医科院校,他们聚焦的专业领域未必都是标准意义上的“临床医学”。比如,华东师范大学今年首开的医学门类新专业,就是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现有言语听觉康复需求的人群超过1.2亿,而国内言语康复从业者总体不足1万人,相较于发达国家,在该领域尚缺至少14万名的专业人才。科班培养的这批康复治疗师,不仅可以进入医疗卫生系统,同样能服务于特殊教育学校或特教指导中心等。

又如多校组建而成的上海健康医学院,今年在江苏、河南、广西、青海、新疆本科招生批次均为一本批次。在其15个本科招生专业中,有些“独家”专业为医疗机构的需求“补白”。在校内超过1万平方米的影像大楼内,装备有CT、磁共振、DR、PET/CT、DSA、彩色B超及直线加速器等大型高档影像及治疗设备百余台。医学影像学院院长徐小萍透露,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上海市唯一以临床影像技师为主要培养目标的本科专业。与此“医技”岗位相关的还有国内首创的临床工程技术专业。目前,该专业70多名毕业生通过日本临床工程师国家考试,在日本各大医院的临床工程一线任职。

也就是说,对于学子而言,从医视野还需放宽,不意味着仅仅是“做医生”或“做护士”,不少医学相关的交叉融合领域恰恰是人才较为稀缺、急需补上短板的“中间地带”。

责任编辑:程媛媛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