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诵论语、五年级背老庄,这“三千弟子”帮鲍鹏山圆了国学梦|暑假怎么过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徐瑞哲

时间:2020-07-28 10:40:22

“在同学们考文学常识答不出‘四书’有哪些时,我背完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在同学们因为背那一小段“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叫苦连天时,我可以毫不费力地将“无所待而游无穷”的《逍遥游》全篇不停顿地背出。”来自上外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的陈鉴耘,过完这个暑假就要升初三了。对于这个学德语的小语种女生,整部整部地背诵“儒道释”经典,并非她独有的专长。

最近,作为浦江学堂第一届学员、也是首届毕业生,陈鉴耘与20多个历经5年国学系统教育的同学,回到浦江学堂的诞生地浦东图书馆,开始了一年制的“研究生班”学习,拜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上海开放大学教授鲍鹏山等为导师。

记者了解到,覆盖二到六年级、以公益办学为主的浦江学堂,目前在“北上广”等地开出102个“国学班”,3242名在校生人人必学必背“经典七书”。除了熟读会吟、知书达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到底能改变孩子什么?像陈鉴耘这样国学读不够的小才子小才女,推掉了暑假其他补习班而来续读研修,探索着国学教育可持续之路。

【学生:什么是“不该学”却“值得学”】

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初中预备班,陈鉴耘都是“克图班”的,每周六上半天课。浦江学堂的班级名,取自《尚书》“克明峻德”那一句。第一个班就是“克字辈”,又因学堂设在图书馆,故名“克图”。用她的话说,自己和同学在班上学到了很多“不该学”却“值得学”的知识。“毕竟,哪个小孩会愿意在别人吃喝玩乐的时候上枯燥的国学课,还得硬着头皮背完上课讲的所有内容,花好多时间完成抄写作业……”

上世纪80年代,鲍鹏山考大学前是全年级理科第一名,当时流行着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走遍天下真的靠‘数理化’吗?”如今这位弃理从文的中文系名师发问,在学校教育系统中,从小一到高三的语文课,作为国人,不论师生,可曾完整地学过一本国学经典?在他眼中,传统文化经典可能才是最好的教材,可以成为体制内教育的补充。“我们其实不是在做国学教育,我们就是在做教育。”这是鲍鹏山充满素质教育理想的国学观。

半部论语治天下。在浦江学堂的5学制设计中,第一教材《论语》要学一年,也就是45周135节课。“反正逃也逃不掉了,就硬着头皮学呗,”可是陈鉴耘没想到,孔孟之书里的超过100个成语故事让她觉得“有意思”。“听‘说书先生’周缨老师讲书中的一个个故事,我仿佛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我想象我跟孟子攀谈,谈古今、观天下,看家国兴亡、聊万物方法。”她笑言每周开课,“穿越两小时,背诵五分钟。”

不同于一些培训机构上《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启蒙读本,或者重在实词虚词、语法文法,浦江学堂的前三年就学《四书》原典,被鲍鹏山称为“养正”阶段;后两年则精选讲授《道德经》《庄子》《坛经》,被称为“培大”阶段——“所谓正大,正直而不尖刻。”鲍鹏山在“经典七书教我们‘学问’”的开班第一课上如是说。

【家长:虽“秒杀”班额仍面临“淘汰”】

这个暑假,尽管存在疫情影响,浦江学堂毕业和招生如常,各有20多个班进出。在6月18日18时放出报名网页后,仅仅13分44秒,浦东图书馆40人的班级名额,就被上限为120人的家长全然“秒杀”。

如何“淘汰”80名有志于此的家长呢?鲍鹏山团队一一面试,考量家长不仅认同经典的国学,更认同学堂的价值观。“我们希望孩子及其家长与古来圣贤交朋友打交道,为人生打好底色,形成为人的基本主张。”鲍鹏山认为,对于双休日排满各种班的家长,“我来做‘加法’,你来做‘减法’。”因为,对于形形色色的“报班”,“重要的”实在太多,而“必要的”十分有限。

“我的职业是一名办理刑事案件的检察官,工作中经常遇到高学历、高智商的人依然走上犯罪道路的案例。”“峻图班”学子黄心语的妈妈吴菊萍直言,他们就是鲍老师所说的心智发育不良、判断力低下的人。相比之下,她认为自己孩子何其幸运,学到了孟子所讲的四心: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学到了孔子所讲的4种重要素质:兴观群怨——有情怀、有判断力、有责任感、有独立思考能力。

这位二宝妈妈本身还是法学博士,对导师组带教的小班制教学颇有体会。暑期开始,她孩子又志愿加入五年制之外的“经典七书研修班”。“学堂没有把学生当娃娃看,而是把他们当作成年人、“大”学生来教。”她坦言,“在眼下家长们一个比一个鸡血、剧场效应明显的当下,让我在教育孩子有耐心和勇气的同时,能做到内心的淡定。”

从《孔子‘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平议》到《论<坛经>“识在本心”之“识”的内涵》,这是作为学堂首席教师之一的上海交大人文学院副教授陆岩军,为这班“毕业生”所出的论文选题。通过带教,全班学生将从5位博士级导师的25个选题中选定或自定1个,独立完成探究性学习项目的报告及其答辩,8月1日就开题。

【老师:公益为主“善利万物而不争”】

陈鉴耘在首届研修班上发现了又一个叫若水的同学,因为父母本来给她也取名“若水”,因为《道德经》说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读小学时,陈鉴耘没选上班委,眼泪像喷泉一样止不住倾泻。“那时的自己,感觉不是干部,人生就没意义了,”颓废了两个小时,把自己埋在枕头里痛哭,但周六还是得照常去浦江学堂上课。

她翻书看着《道德经》那些文字,心中瞬间明朗:有时候做事不一定要让别人看到,争不来,先奉献吧,“第二年我持着‘不问收获’的心努力踏实做事,当上了大队委员……”她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大人发现她“心胸宽广了,格局变大了,靠近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有胸怀自有情怀,外人很难想象同时开设百余个班级,包括上海本地80个班的浦江学堂,其团队仅仅在浦东图书馆二楼的一间鲍鹏山工作室。这里“一老带几新”,加上独有的家委会志愿者服务,从图书馆到中小学甚至社庄庙,他们在不同课堂上挂起孔子画像,组织起以复旦、华东师大、上海师大等文史哲博士生为主体的师资教学,而长三角内外的这“三千弟子”也成全了鲍鹏山那个国学梦。

前3年,全校对学生不收一分钱学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从市区文明办到街镇社区等进行项目支持,还靠企业爱心人士资助,靠志同道合的学校购买课程;而之后两年,则靠家长众筹。松江区某九年制国际学校算了一笔账,每人每年学费高达15万元,;而浦江学堂的课程成本核算到1个班,每人每年仅需两三千元。每周半天3节课,相当于一节课20多元。引进课程的这位校长说,“全校学子99%计划出国留学,要让他们做个有根的人。”

“子曰:‘言忠信,行笃敬……’”令浦江学堂老师们欣慰的是,在此次疫情期间善款募捐中,全学堂共有48个班级1200余人自愿捐出压岁钱、零用钱,不论多寡,共计23万余元,人均约200元,悉数给到受助者。学思并行,知行合一,陆岩军老师说,“通过老师这个桥梁,前五年是让经典走入到你的内心,这一年是让你走入到经典的内心。”


责任编辑:施庆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