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市南再迎甲子,党团携手共话“四史”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金寒草

时间:2020-07-03 11:26:15

为了更好地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6月28日,市南中学党支部联合校团委、教工团支部、青年智慧沙龙开展了“百年市南再迎甲子·党团携手共话四史——市南中学党支部庆七一、学四史”主题活动。今年是市南中学建校160周年,在漫长的办学历史中,学校的发展同“四史”紧密相连,可以说是“四史”的缩影。本次主题活动选取了市南校史中的典型片段,举行校史中的“四史”故事分享会。

微信图片_20200703025940.jpg

传承红色基因

党课学习小组成员、高一年级陈沛霖、淳于嘉美同学分享了主题为“为上海解放战斗到最后一刻——市南中学校友陈仲信”的革命故事,他们讲述了陈仲信校友如何树立坚定的红色信仰,以及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下与敌人开展斗争流尽最后一滴热血。

微信图片_20200703025318.jpg

1943年,陈仲信以优良成绩进入上海建承中学读书,校内进步教师的引导及鲁迅作品和其他革命书籍对他产生很大影响。1945年,日本宪兵队逮捕了建承中学校长、教导主任,一些学生不敢到校上课,陈仲信动员同学到校上课,以挫败敌人的阴谋。

1946年,陈仲信加入中国共产党,更自觉地投身于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同年秋,初中毕业后,陈仲信转入教会办的清心中学读高中,他参加唱诗班,与大家一起,同国民党派往该校实施军训的教官作斗争,赢得同学们的信赖。“(他)对我说:‘我们应该向歌词中的他们学习,要像他们那样顽强的抵抗,和这种法西斯作斗争,不能软弱,否则,真会吃了你。’‘’

解放前夜,陈仲信和小组成员在黑夜里等待着黎明。他对其他同志说:“你听,我们的大炮!上海就要解放了!黑暗即将过去,黎明就要来到。我们要加紧工作,迎接胜利!”接着他说:“解放了,我们该多么幸福。如果我们还留在学校里,我们一定要认真地读书,过去我们学得太少了。如果需要我们去工作,不管什么工作,我们都要贡献岀全部力量,努力去干好!”5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上海市区,陈仲信接到开会通知,骑上自行车,匆匆去设在圣约翰大学的人民保安队长宁区指挥部开会。途经苏州河边时,遭龟缩在河对岸碉堡里的国民党残部冷枪射击,不幸牺牲,时年21岁。

心系祖国大地

教工团青年教师代表陶晨、蒋春婷,分享了主题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市南中学支边教师冯志远”的故事,将目光聚焦在50年代市南中学支边教师冯志远身上,冯志远响应祖国支边号召,一辈子扎根宁夏贫困地区,在一片荒地培育无数桃李,成为“感动宁夏”十大人物之一。

微信图片_20200703025324.jpg

“我们有多久没想过,我们有多少都错过?有多少热血青年像您一样为宁夏默默无闻奉献一生,直到白发苍苍直到重病缠身。你是献身边疆的代表,你是光辉岁月里建设大西北的楷模。你尽可逃离苦地,但你终于选择留下,因为学生的期盼让你难以推却——他们一辈子,都记得你的名字,这里永远是你的家,你的故乡。”这是2006年1月,授予“感动宁夏·2005年度人物”冯志远的颁奖词。

冯志远1949年考入了东北师范大学,1953年成为上海市市南中学的语文教师。他会唱歌,会拉二胡,会写诗,是一个典型的少年才子,不多久便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然而,他的志向不是留在条件优越、生活舒适的大都市和爱妻过舒舒坦坦的小日子。1958年,他作别新婚妻子和大上海的繁华,响应国家支援边疆教育事业的号召,义无反顾地投入了支教的洪流,在遥远的宁夏一待就是43年。

1984年,在一次语文课上,站在讲台上的他彻底陷入了黑暗,这一年,他55岁。其实还在15岁时,他就被查出患有视网膜色素变性,专家称这是一种先天性遗传疾病,意味着有一天将会失明。而他却说:“面对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我顾不得那么多了,把知识传授给孩子的强烈欲望支配着我。” 就这样,经年劳碌使他双目失明。第二天,学生们担心他将从此离开学校,但出人意料的是,他竟拄着一根细细的竹竿摸索着又出现在讲台上,见此情景,许多学生都哭了。自此之后,学校多了一位盲人老师,他开始凭着记忆给孩子们上课,一上就是5年。退休之后,他仍然坚守在校内,只要孩子们需要,他就义务为他们辅导,一直坚持了10个春秋,寒来暑往,校园中、宿舍里,他拄着拐杖与学生亲切交谈的身影,成为人们心中一份永远挥之不去的感动。

为教育奉献终身

活动现场,76岁的退休教师黄吉人坐着轮椅来到台前。前年,由于膝关节的骨折,她行动更困难,只能完全以轮椅代步了。她是一位重残者,双下肢残疾;她也是一位“老先进”,党龄53年。

微信图片_20200703025328.jpg

如何让肢残人等弱势群体也能共享改革红利,一直是黄吉人老师思考的问题,二十年如一日的智力助残则是她给出的答案。在她的帮助下近万名残疾家庭的孩子得到免费学业辅导,感受到社会的关爱。1999年6月至今,20年来,她组织智力助残志愿者工作,全身心地投入,不取分文报酬。她担任理事长的“上海心希望助学公益服务中心”近20年来,累计受助者6780多人,志愿者19600多人,她负责的“智力助残”项目两度被评为市“品牌项目”“全国首届优秀志愿服务项目二等奖”“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2014年5月,她被评为“全国助残先进个人”。

在鲜花和荣誉面前,她没有止步。黄吉人和同事们一起办起了12个全免费的辅导班,每周双休日上课,其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和化学学科辅导全部是中学教师任教;还组织大、中学生志愿者每周为140多个困难家庭送上两小时的免费上门义教。这样,每一位受助者可以上一、二个辅导班,还有志愿者上门义教,享受双重甚至三重的服务。

“每当我听到一些残疾朋友高高兴兴地来向我报喜:孩子考上理想的学校时;当我看到考入大学的残疾人子女朝气蓬勃地加入到我们志愿者队伍中来的时候;当我看到残疾人家庭由于子女走上工作岗位而生活大大改善之时……我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和无限的幸福,我愿以余生追求生命的价值。”黄吉人说,“作为一名老党员、人民教师,为党分忧,为民解难,让残疾朋友和困难群众实现中国梦,是我应尽的义务。”

讲好市南故事

黄浦区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所在区,也是国歌的唱响地、解放上海第一面红旗的升起地,拥有特殊优势和丰富的红色资源,很多实例体现了市南师生深厚的“家国情怀”。市南中学校长杨翎在发言中表示,学校要把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作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抓实抓好,把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纳入日常学习教育,同时抓住重要节点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利用丰富资源开展“四史”学习教育。

微信图片_20200703025258.jpg

新中国成立以前,一批青年学子投笔从戎,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贡献了自己的热血与生命;新中国成立后,一大批市南学子响应国家号召,奔赴祖国各地,参加新中国的建设;市南教师冯志远自愿到宁夏最艰苦的地方从教,成为“感动宁夏”十大人物之一;退休教师黄吉人二十多年组织“智力助残”志愿者服务,为残疾人家庭提供助学服务……支部将挖掘校史中的红色资源开展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思想教育,在梳理、整合的基础上,开展红色课程的开发和校本研修,切实丰富本校党员、教师和学生的红色教育内容,使 “家国情怀”植根于市南师生的心里。

微信图片_20200703025333.jpg

市南中学党委书记柏倩最后总结,回眸一段段历史,我们发现伴随着新中国建设与发展,每一个时代都有市南人的印记,每一个时期都有市南人的贡献。以史为鉴,我们看清我们的来路。以史明志,我们更要立足当下,成就未来!我们要把“四史”学习教育与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校,让160年的市南中学在我们的手中守正创新,行稳致远,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记者 金寒草

(图片由学校提供)

责任编辑:金寒草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