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初中优质均衡之路”系列报道 ③ ▏衔接之变 他们寻求一体化培养之策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王蕴玮

时间:2020-06-24 10:56:25

初中,上对接高中,下承接小学,连接着孩子从少年到青年的成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做好不同学段之间的衔接,让教育更加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一直是一个受到关注的问题。

“我上初中时选择甘泉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校丰富的多语种教育。”甘泉外国语中学高二年级的胡昳敏说她是冲着外语进入甘泉的。体验过初中的课程、活动之后,很多像她一样对语言学习有浓厚兴趣的同学选择升入本校的高中继续学习。多年的语言学习、积累给同学们的外语综合能力带来极大的提升,去年,胡昳敏在首届中学生德语能力展演大赛中收获了全国冠军。

目前的教育体系,针对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能力划分了学段,但并不是所有学生的成长变化都能与学段对应,学生的思维、兴趣、能力也很难随着学段的变化“一键切换”。每个学段有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发展重点,要做好学段之间的“无缝衔接”并不容易,既要符合学生的成长阶段、接受能力,又不能因为追求衔接的效果而影响原本的培养方案。

普陀区的公办学校中,有2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公办初中里占比54%,有7所是完中,占公办初中的19%。跟其他学校相比,这些学校在学段衔接方面有更便利的客观条件,在区教育部门对于初中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推进下,各校都把做好学段衔接作为提升初中品质的途径之一,其中一些做法也反映了普陀教育在这个问题上的探索。

image.png

曹杨中学学生在云南西双版纳植物园开展探究

  

课程衔接让思维升级更顺畅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程教学是当前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要做好不同学段教育上的衔接,首先就要围绕课程展开思考。

中远实验学校是普陀区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到初中的九年跨度很大,学生的成长变化也很快。为了打造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课程,在中远,不论教小学还是初中,每一位教师都要学习掌握整体学段的课程标准、课程要求,从而更加准确把握不同学段、年级的教学目标和主要任务。

课程设置上,学校聚焦八大素养(人格素养、公民素养、身心素养、思维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信息素养)培育建构起六大领域素养课程群,并纵向地从九年一贯的角度进行统整,实现课程的多元、序列、统整开发。在此基础上,教研组的全体教师要共同建构每个学科的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的实施框架,把整体的规划、框架吃透,再进一步在教学中优化方案、提升课堂品质。

信息技术课程是学校信息素养课程群的特色课程,学校信息科技教研组依托学校优秀师资和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开发了适合各年级学生学习的信息科技校本课程,如Scratch创意设计、闪客世界、网页天地、智能机器人、APP应用开发、不插电的计算机科学等。

image.png

中远学生在上机器人课程 


在学校开展衔接教育的背景下,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一些课程已经开始尝试从九年一体的视角进行教学设计、开展联合教研活动,学校的信息技术社团、项目组参加各类比赛的时候也是小学生跟初中生“混龄”组队参赛。九年一体设计的课程让学生的能力和思维得到了系统的训练,也为成长带来了更多可能。

另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江宁学校对于学段之间的递进、衔接已经做了很多思考,围绕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学习习惯培养、班集体建设及内部管理等方面的衔接都进行过实践探索。

课程方面的衔接上,各科教师都需要对九年的教学目标和知识体系进行梳理,并对九年课程进行整体设计。通过梳理,老师们发现目前小学和初中的教学在一些教学目标上有跳跃,于是就有针对性的、根据发现的问题对课程开展优化。

与此同时,江宁各学科教师还会专门对五年级、六年级教学内容中可以进行串联的教学点进行衔接,并引入课堂教学,以帮助学生完成五年级向六年级的思维转化。

比如中小学数学里的“方程与代数”,这方面的内容涉及了不同年段的学习,各学段的主题、内容有所不同,但对于学生来说,应该在九年过程中逐步掌握。教师在对课程进行一体化设计时发现,中学生的思维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思维有不稳定性,也使得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学习成为六、七年级学生面临的一个难度较大的坎。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小学教师在五年级学生学习应用题时,适时引入了方程思想,鼓励学生使用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并例举了一些列方程容易解题而算术法容易出错的应用题,让学生接受方程思想。通过课程、教学上的对接,小学生进入初中后的方程思想建立就容易得多了。

普陀区的7所公办完中里,有4所已经获评“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对于这些学校来说,高中被评为特色高中,也给学校初中部的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

作为全市第一所特色普通高中,曹杨中学以“环境素养”为特色,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环境资源,结合特色课程群建设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奠基。

为了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学校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分类分层构建起了由“大环境”概念的通识教育系列、“环境•科技”类课程群、“环境•人文”类课程群、“环境•心理”类课程群和实践体验类课程群组成的“环境素养培育”特色课系统。

image.png

曹杨中学学生参加冬令科学探索营 


同时,学校将这些特色课程群的课程延伸到了初中,除了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渗透,还在初中开辟了十多门环境类课程,分为初高中共享课程和初中专设课程,覆盖所有学段,必修课跟选修课相结合,从科技、人文、心理、实践等不同方面为学生的环境素养打基础,也丰富了初中的课程体系,进一步提升初中的教育质量。

在以多语种教育为特色甘泉外国语中学,在“日语见长、多语发展”的理念下,每个学生从初中开始就可以学习两门外语,英、日、德、法、西为第一外语,韩、泰为第二外语。

外语学习贯穿七年学习的基础上,学校还有各种外语学习相关的社团,比如外语朗诵、同声传译、各国的文化礼仪等。社团面向初中高中所有年级,学有余力的初中生可以跟高中的学长一起进行外语学习、活动。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各种素养需要长时间的积淀,不同种类课程上的衔接,保证了学习的时间和连贯性,让持续性的成长成为可能。

  

让师资流动突破学段限制 

要实现课程上的衔接还绕不开师资的问题,延伸的课程需要合适的教师来开展。尤其对于高中教师来说,课程向下延伸要注意初中生的接受程度,在教学目标、课程难度上有所调整。

甘泉外国语的外语特色教育贯穿七年,从教材到课程体系都有整体设计。

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让教师适应初中、高中不同年龄阶段的外语教学,学校外语教师的教学以初中到高中的七年为周期进行循环,每个教师都需要对所有年级的教学目标、方法和教学效果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完成不同年级学生的教学,更好的落实学校外语教育课程的整体设计。

在外语的影响下,目前学校地理、历史、生物等学科也开始尝试由高中向初中的师资延伸、课程资源下移。

image.png

 甘泉外国语中学“德国大篷车”活动


此外,在教师培训方面,学校不断打破年龄、教龄、学科的界限,针对每一位教师的培训需求,以“定制式”工作坊的形式开展校本化的教师培训,工作坊项目涉及德育管理、特色学科与领域、创新研究等不同主题,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为整体加强初高中教学品质、不同学段教师的有效沟通奠定了基础。

在曹杨中学的衔接课程探索中,学校把“环境素养培育”特色课程延伸到初中,特色课程相应的高中优质师资也开始向初中延伸。目前学校有46名特色课程的教师,根据初中延伸课程的需要,高中教师可以设计适应初中生的特色内容。另外,在学校科技月冬令科学探索营的活动中,学校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四个教研组都为初高中学生设计了活动,初一的学生也可以在高中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探索。

同时,学校针对特色课程邀请了许多校外专家、高校名师,这些专家学者的资源也惠及到了初中学生。

为了建设“环境素养”特色课程,曹杨中学与同济大学等高校以及环境相关的科研机构等展开合作,聘请了教授、学者作为兼职教师为学生授课,其中,既有教师定期到学校为初高中学生做讲座,也有教师作为领队带领初高中学生在科研活动中展开探索。

去年,曹杨中学针对初中学生开设了单片机系列的初级课程,邀请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徐熊到学校授课3天,带领初二年级的学生通过趣味的实验了解单片机的编程。

image.png

曹杨中学单片机系列课程 


还有学校“苗圃计划”的系列讲座里,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黄清辉副教授为高一和部分初中学生带来了题为“微塑料与人类健康 Where do we go from here?”的讲座,带领同学们更加科学、辩证地看待微塑料。

借助特色普通高中的资源,高中的名师和高校的学者走进了初中生的课堂,拓展初中生的环境素养的同时,为日后高中的相关学习奠定了基础。

  

用评价作桥梁引导一体化培养 

相对课程而言,评价的衔接是个更为复杂的问题,不同学段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有区别,评价方式也完全不同。探索评价体系的衔接,既要注意评价方式之间的差异、包容性,也要关注评价体系对教育教学的引导作用。

这方面,江宁学校十分重视两个学段之间的互相沟通、支持与促进,小学教师在学生升学时会给初中教师提供学生的分析和教学建议,中学教师则会把后续教学中的评价及遇到的问题反馈给小学教师,这样小学教师也可以在教育教学中调整策略。

在五年级的文言文教学和评价中,学校教师发现五年级的文言文数量不多,评价上以读、背和默写为主,而根据六年级教师的经验和反馈,六年级的评价里对文言文的词句理解和文学常识学习要求更高了。

评价的内容上有了跨度,要求变了,学生适应起来会吃力,也容易畏学。为了更好解决这个问题,各学段教师参考不同学段的评价引导做了教学等方面的调整。小学语文教师在五年级的教学中开始适度渗透一些六年级的教法,让学生有所感受,并且把涉及翻译理解的一些学习习惯适当的引入了五年级的学习中。初中的教师则把小学教师反馈的学生在评价中遇到的难点融入教学进行“缓冲”。

image.png

江宁学校语文教师教学活动


除了相互反馈,两个学段的在评价方式上还可以相互借鉴,小学关注过程性评价,评价方式更加多样,初中在教学评价上更具严密性和科学性,两种评价方式的互补使得两个学段的评价体系更为全面。

中远实验学校则是把心理、行为等层面的分析也放进了评价的体系中。每个学生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在性格、心理、情绪、行为等方面的表现都会有变化,为了更好通过衔接实现育人目标,学校在小升初的阶段对每个孩子做学习、心理等全方位的分析,有针对性的开展衔接。

image.png

 中远学生参加活动


中远实验的校长陈婷告诉记者,以前有这样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的一些问题,他从小性格有些暴躁,在小学给班级带来一些问题。小学的时候,老师们遇到问题总会耐心开导、安抚,针对他的性格做疏导。升入初中时,学校基于对学生全面的分析,在分班、教师安排等方面做了充分考虑,把这个学生安排在了对心理辅导有经验的班主任的班级里。经过几年成长和老师的培养,到初中毕业时,孩子的暴躁性格柔和了不少,在学科成绩、综合素养方面的表现也有了明显变化,这样的变化离不开学校对学段衔接的关注和评价工作的互通。

另外,中远实验还会在升学的时候给每个学生准备一本中小衔接的指导手册,从学生和家庭的角度进行指导,帮助学生为初中的学习做好心理、生活等各方面的准备。

高中层面,像甘泉外国语和曹杨中学这样的特色普通高中,可以跟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一样开展自主招生,每年招收一部分符合学校特色发展、特长突出的学生。高中对于自主招生学生报考条件的明确也为初中学生发展提供了一种方向。

比如,甘泉外国语提前招生的方案显示,除了综合素质之外,学生的外语能力也是招生的主要要求之一,这样的要求对学校初中部外语能力突出的学生来也形成了一种指导。

开展自主招生以来,甘泉外国语每年都有初中生通过自主招生考入学校高中继续学习,通过自主招生的招生要求,学校为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树立了一种中长期的发展目标。

image.png

甘泉的法国老师授课 


甘泉外国语中学副校长顾瑾表示,针对通过自主招生和中考升入本校的学生,学校还专门在初三年级的第二学期和中考后设置了一系列衔接课程,从学科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对初中、高中的教学进行衔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近年来,甘泉外国语每年都有许多学生在各类留学生考试、外语考试、外语竞赛中收获佳绩,有学生考出了日本留学生文科状元,有学生在国际德语语言水平等级考试获得满分。前不久,学校高二年级德语班的施怡阳同学在今年的全国德语奥林匹克竞赛中收获了最高组别的一等奖,赛后分享感受时她说,在甘泉六年的外语学习既提升了她的语言能力,也培养了她严谨、辩证、深入的思维习惯。

长期的规划、特色资源的辐射,甘泉的特色教育由高中延伸到初中,给学生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也为以后更长期的发展带来动力。


责任编辑:王蕴玮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