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杜晨薇
时间:2020-06-19 13:02:21
上海日前面向高校放出1000个社区工作者岗位,堪称历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应届生招考。最终录用的学生,将被安排在街镇、居民区的服务或管理岗位,成为上海基层社区重要的后备力量。
消息发布之后,许多岗位陆续收到简历,留学生、名校生、研究生……原本相对遇冷的社工岗位,突然就进入了青年人的选择视野。而另一面,许多街镇却不免有些“喜忧参半”:喜的是基层将有一批年轻的、高学历的专业社工力量加入。但往年的经验也表明,相当比例青年人才会在进入社区后较短时间里跳槽,人才培养成本高、流失率高,令人心忧。
今年的“大招聘”,关键在解决应届毕业生就业的迫切问题。但能不能就此开了大学生进社区之风气?还要听听多方的想法。
大学生开始关注社区工作
“第一次接触社工概念,是在看香港警匪剧的时候。”今年将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保障专业研究生毕业的鲍茜倩,前不久一口气报名了宝山、徐汇、普陀三区的社区工作者岗位。小鲍从很早的时候就对社工有种向往:“特别是看到电视剧里那些儿童矫正类、老人服务类的社工所做的事情,很羡慕他们的工作,有成就感和价值感。”
与香港以及诸多海外国家的“社工”概念不同,它们的社工往往指向基于基金会、机构招聘,职业流动性较强的社会工作者,而在中国大陆,“社工”是通过政府招录,按照用人单位需要定岗定人的社区工作者。尽管内涵有差异,但对于职业素养的要求却颇有相似之处:用专业的技能,服务形形色色的老百姓。
鲍茜倩曾在读书期间专门跑去徐汇区凌云街道某社区调研,因此对当地社区工作者的服务内容有了一定了解。“特别是在今年疫情期间,大家对居委干部加深了好感度。而且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上海的社区干部朱国萍还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发言亮相,说明社区工作者中也有非常优秀的人才。”今年5月,当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向大家广泛推荐各区社工的工作机会时,鲍茜倩就毫不犹豫地报考了。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应届生钱恺霖,不久前刚去参加了一场普陀区招考的笔试,他所申报的岗位是当地真如街道网格中心。钱恺霖说,之所以选择网格中心,与近年来上海不断推进的“一网统管”工作有一定的关系。“我们在专业实习时候,参观过诸如城市大脑之类的一些智能化城市管理系统,我感觉这样的岗位对未来的城市生活会越来越重要。”
近年来,上海不断探索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已有社区工作者5.2万人,平均年龄39岁。全部社区工作者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比88.9%,党员占比38.2%,持有社工职业资格者占比17.8%。“如果可以以此次招聘为契机,留住一批高学历的年轻社区工作者,对我们进一步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培养更具专业度的社会工作者大有裨益。”普陀区民政局副局长李韵皎告诉记者。
热门岗位录用报考比超过1:18
今年全市各区放出的社工岗位,引起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关注。记者了解到,奉贤近期推出24个针对应届高校毕业生的社工岗位,共计招聘50人,目前已有353人报名参加笔试。“平均每个岗位的应聘数超过6人,还是比较热门的。”奉贤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而在普陀区,19个岗位将共计招聘31名专业化社区工作者,其中,最热门的长寿街道某岗位,录取人数和招考人数比达到1:18。
不仅如此,因为今年人力市场岗位资源紧张缘故,学生选择社工岗位的意愿也更加强烈了。“我已经经历过痛苦而漫长的6个月了,如果这次的报考能通过,我一定踏踏实实地留在岗位上。”鲍茜倩说,今年2-4月,她和同学们投的所有简历几乎石沉大海,许多公司和单位的面试都是在5月以后才开始的。她甚至还经历了一次被已录用单位弃用的遭遇。
今年从伯明翰大学毕业的研究生侯悦,从去年12月底毕业至今,她一直处在寻寻觅觅的状态。“我的同学们大多数都找到工作了,但是很明显,大家今年的选择普遍低于预期。我很希望这次报考的街道企业服务中心岗位能通过,这样我就可以去上班了。”
社会观念正在转变,培养通道日趋完善
社区工作是一门学问,量大面广、内容庞杂。正因为社区工作这一特质,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社工岗位主要采取社会招聘的模式。“普陀连续两年没有招大学生社区工作者。上一次专门针对大学生进行招聘,还是七八年前的事情,这主要是三方面原因导致的:一方面大学生普遍认为社工岗位的起点较低,都是和老百姓打交道,处理鸡毛蒜皮的社区小事。相比之下,事业单位、公务员岗位就更加有吸引力;其次,社区工作者本身对于人的社会经验、人际交往能力要求较高,录取有社会工作经验的人员培养时间可以大大缩短,而大学生相对缺乏基层工作的沉淀和积累;此外,我们发现大学生进入岗位后,流失的情况比较严重。许多街镇都反映,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人才,干了没两年就走了,十分可惜。”李韵皎说。
不过随着95后一代青年人进入人力资源市场,许多新的气象也开始出现。在与侯悦交流的过程中记者发现,这个海外归国的留学生认为,相比高薪的工作,更倾向稳定的生活。“社工岗位比较稳定,将来也有机会报考公务员等,晋升通道比较明确。这次疫情,我发现许多国外企业都有进入中国投资的意向,而我既有语言基础,又了解欧洲文化,街道服务企业的社工岗位就非常适合我。”
而一位报考某区社区干部岗位的同济大学毕业生则表示,自己并不在乎每月拿多少钱,更多地是希望投身一份有意义的事业。“为别人解决烦恼,为老百姓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感觉自己非常有价值。父母也不希望我工作太忙碌,还是要做一些有情怀、有意义的事情。”
在社会观念不断改变的同时,近年来上海基层社区工作者队伍从招聘、薪酬、培训,到绩效、规划等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也日趋完善。早在2014年,上海市委“1+6”文件就明确,对就业年龄段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实行事业岗位、事业待遇,其中连续任职满两届、表现优秀的,经规定程序使用事业编制。此后,各区出台一系列文件规定,为社区工作者打通晋升通道。
此外,根据最新数据,社区工作者平均薪酬由2015年的每月5288元提高到2019年的每月8635元,增幅达63%,这对于不少有志于从事社区工作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李韵皎表示,接下来普陀区还将开展全方位、跟踪式的培养计划,专门针对年轻社区工作者的能力提升,逐步实现因人定岗,让每个人在自己最适合的岗位上发挥特长。
图片来源:普陀区民政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