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课堂”“毕业生就业随申码”……市教委副主任李永智走进电台“政风行风热线”

来源:上海市教委政务微信“上海教育”

时间:2020-06-08 16:50:22

疫情期间的线上教育有哪些经验思考?学生返校复学之后,“空中课堂”怎样继续发挥作用?“毕业生就业随申码”如何服务于学生?……6月7日上午,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永智、市教委体卫艺科处处长陈华、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副主任王涛走进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政风行风热线”节目,就在线教育、一网通办等话题与听众互动交流,干货满满。

各方齐心协力带来精彩“空中课堂”

问:目前,上海从幼儿园到高中都已返校复学。疫情防控期间,为确保“停课不停学”,同学们通过空中课堂频道在线学习,覆盖小学到高中12个年级,很受关注。现在实体课堂复课了,“空中课堂”还能继续发挥作用吗?

答:疫情期间,全市300多万师生集中实施大规模线上教育,我们与市经信委、通信管理局等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建立起包含12个有线电视直播频道(专供中小学“一个年级一个频道”播放课程)、8个网络直播平台和44个在线交互平台的全媒体平台,为大中小学提供“教育高速网络专用通道”;发动相关企业提供公益性资源支撑等,共同推进全市各级各类学校330万师生全日制在线教育顺利开展。为确保网络通畅,保障在线教学质量,市文化旅游局、市通信管理局积极协调文广集团、各运营商全力支持在线教学。全日制、全覆盖、全媒体的在线教育在上海顺利开展,既有效支持疫情防范,又确保了“停课不停学”。

我们这里有一个数据:上周五上海有16.8万人通过有线电视,IPTV和网络直播等途径,回看了“空中课堂”的内容,这说明“空中课堂”在学生返校复学后依然具有吸引力。老师们可以通过观看空中课堂来学习教学方法、提前备课,同学们也可以进行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尝试,空中课堂仍然以它独特的方式在发挥作用。中小学生返校复学后,“空中课堂”12个年级全部的课程将继续正常播放,直到本学期结束。

问:这次大规模的“空中课堂”在线教育,初衷是疫情防控的需要,这中间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不知道我们对相关学习效果的评估如何?

答:这样大规模的线上教育,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是上海在疫情期间的积极探索,其实背后有许许多多人的努力和支持。

从3月2日起,本市中小学正式启动了大规模在线教育,实现了中小学生的居家在线学习。基础教育按照“同一学段、同一课表、同一授课老师”原则统一录制课程,精心组织了全市各学段、各学科1000多名优秀骨干教师,以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为基准,打造满足学生基本学习需求的课程教学资源在全市范围内共享,学生们普遍认为很有收获。

问:对不少老师来说,上好线下课不成问题,但如何确保线上课程也能受到学生们欢迎呢?

答:为了上好线上课程,我们花了不少心思。譬如,针对课程设计,市教委教研室经过反复探讨,按照网络播出要求,把原来40分钟的课程变成约20分钟,把知识点重新进行了切割,教案重新进行了组织,在其中设计一些环节,可以让学生不断地跟着老师走。一节20分钟的课程,准备的时间甚至会超过20个小时,投入了非常多的精力。

全市16万多名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教学方法的云交流、云分享,都得到了个人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的磨练,实现了整体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这对于我们实现教育均衡和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长效机制推进优质视频课程共享

问:不少家长、同学和老师提到,在线教育很有收获。下一步,市教委还有何规划和考虑?

答:通过在线教育,我们感受到这对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和教育教学方式改革很有参考价值。为此,我们将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继续录制秋季学期的有关课程,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优质视频课程,免费对外播放。视频课的授课内容严格依照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设计,我们不主张学生超前学习,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进行自主选择。

对于广大老年人的学习需求,我们也非常重视。除了推出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云“空中课堂”外,还推出“老年教育直播大课表”,让每位老人足不出户就能参与在线学习。下一步,我们还将进一步建设、集聚、共享老年学习资源,不断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


问:有很多家长担心,线上教育长期使用电子屏幕,孩子们的视力会受到影响。疫情期间及复学之后,市教委对学生的身心适应性方面是否有关注及引导?

答: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其实不只是疫情期间,青少年的近视防护一直是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高度重视在线教育期间儿童青少年的视力保护问题,专门印发通知,从控制在线教学时长、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加强学生爱眼护眼教育、科学安排室内活动或体育锻炼等方面对中小学生在线教育期间视力保护进行了要求和指导。

学生返校后,一方面,我们将根据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精神,全面加强青少年近视防控和视力保护工作,另一方面,我们也鼓励学生们更多参与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状态。从居家到校园、从室内到室外,我们希望充分调动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家庭等各方面资源,采取多种措施,多管齐下,合力呵护学生们的身心健康。

让求职“像网购一样方便”

问:今年因为疫情影响,社会各方都很关注大学生就业,市教委“一网通办”在促进学生就业方面有哪些具体案例吗?

答:这里要向大家介绍一下“毕业生就业随申码”。市教委融合了线上“毕业生就业一件事”一网通办服务与线下随申码应用场景,依托上海教育“一生一档”“一企一档”数据,融合了“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在毕业生通过一网通办实际求职过程中,随申码可“化身”毕业生的身份认证码和求职简历码,经过隐私授权后可以被用人单位获取求职信息。

毕业生就业随申码归集现有毕业生学籍、资助、就业等学生事务数据和用人单位历年招聘录用、社保缴金等数据,并依靠市大数据中心相关公共数据资源,通过大数据分析形成毕业生就业领域相关的个性化“学生主页”和“单位主页”。通过一网通办提供市级毕业生就业求职和招聘发布平台,向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数据权威认证,提供可信的第三方数据评价和信用认证,可以降低求职应聘过程中的双方互信成本。

问:“毕业生就业随申码”的推出对很多高校毕业生来说是利好,能否具体介绍下它的特点?

答:在实现“便企利民”的同时,“毕业生就业随申码”呈现出“便捷、融合、实地、随时、不见面办”等五大特点。其一是便捷,毕业生通过随申办移动端扫码单位张贴码,立即可获得单位招聘信息,通过手机就能在一网通办完成从求职应聘到网上签约的全流程,使求职“像网购一样方便”;其二是融合,19.3万应届毕业生和21318家用人单位发布的岗位通过一网通办和随申码联系在一起,真正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其三是实地,随申码将招聘信息与真实的生产经营场所联系起来,并能基于位置信息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其四是随时,单位张贴码可以“365*24”提供就业信息,更能同步用人单位在本市各高校发布的招聘岗位,达到时效性和持续性的统一;其五是不见面办,通过扫码实现在疫情防控期间毕业生就业“融服务、一件事、零跑动、不见面”,方便学生、学校、用人单位办事。

未来,我们还将接通企业信用数据,实现通过“红黄绿”三色码向求职者提示风险;将推进张贴码融入“二维码门牌”,使就业管理接入城市管理体系;丰富毕业生的一网通办个人主页和求职简历,实现“千人千面”;将通过AI+一网通办提供更多面向用户的决策支持服务,提升就业质量,切实促进就业,进一步提升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推动营商环境优化,促进学生事务管理精细化。

责任编辑:陆芸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