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育人”该怎么做?这场研讨会上,四部原创校史剧“大PK”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金寒草

时间:2020-06-01 12:53:08

本网讯(记者金寒草) 1924年,从厦门大学脱离出来的三百余名师生在上海发起建立大夏大学;与1925年成立的光华大学,同为华东师范大学的前身。大夏大学和光华大学,有“光大华夏”之意,展现了这所师范大学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

6月1日是大夏大学建校纪念日。为了纪念大夏大学建校96周年,挖掘校本资源滋养师生,5月29日,华东师范大学大夏书院与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以“高校校史剧:文化基因与育人力量”进行研讨,四所高校的校史剧主创团队热烈研讨。

2.jpg

华东师范大学学生工作党委书记余佳在致辞中指出,华东师范大学作为新中国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爱国基因。正如《大夏大学校歌》中所云,“愿我同仁自强不息,乾健以为神;明德新民止于至善,进步永无穷”。追根溯源,大夏大学师生矢志“光大华夏”,在民族危亡时期弦歌不辍、自强不息、与国家民族命运相系,这是华东师大固有的精神底色,也是今日华东师大愈益奋励的动力所在。

研讨会上,上海交通大学的《钱学森》、浙江大学的《求是魂》、上海大学的《红色学府》、华东师范大学的《伯群校长》等四部校史剧主创师生团队围绕校本资源和育人传统展开交流研讨。

浙江大学《求是魂》.png

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png

上海大学《红色学府》.png

华东师范大学《伯群校长》.png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处副处长汪雨申、浙江大学黑白剧社指导老师郏耀鹏、上海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团工委书记夏明帅及华东师范大学万姗姗和焦艳,以“历史的再现”“感性的示范”“前行的动力”等为主线,共同回忆了校史剧中鲜活故事背后的育人力量。高校校史研究者汤涛、校园剧研究者杨海燕及思政理论研究者董盈盈深有感触地说,编导、演员和观众皆为师生,所演、所看和所感皆为教育,从真实历史中提炼出的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都将成为莘莘学子成长成才的生动教材,成为新时代大学生接续奋斗的精神能量。

大夏书院院长、历史学系教授、博导沐涛总结道,大夏书院历来注重以文化人、以史育人。在大夏大学96周年建校纪念日来临之际,四所高校校史剧共话校史育人,既是“以史育人、以文化人”长三角高校校史剧育人一体化的初次探索,又是以校史剧“纪念先贤,启发来者”的集体思考。

责任编辑:金寒草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