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手机不一定是“不务正业” 专家建议家长做积极干预的麦田守望者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程媛媛

时间:2020-05-25 15:09:01

孩子玩手机就是“不务正业”吗?孩子在网上遇到不良信息怎么办?家长管控的度该如何把握?上海家长学校上周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以上是家长对于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最主要的三大困惑。5月24日晚,上海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陈珊博士做客“云开学堂”直播平台,在主题为“复学后,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的在线讲座中,与5.8万人次的家长分享了如何通过“三个特点、两个趋势、一个问题”来理性分析,客观全面地了解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行为。

孩子拿着手机,真的不一定是在玩

上海家长学校的调查显示,孩子每天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在30分钟以内的有565人,占17.02%;30分钟-1小时的有992人,29.89%;1-2小时的有701人,占21.12%;2小时以上的有1061人,占31.97%。在线学习期间,孩子除了学习以外,使用电子产品主要是用于学习教育、视频类和娱乐游戏类。

返校复学以后,全国各地发生了多起因为孩子玩电子产品而引发的亲子冲突事件,其中有位父亲因为一怒之下把孩子花了一年时间在网络游戏中建起的城堡销毁了,内疚之余在网上发了个热帖——“我是个混帐吗?”还有个孩子说:“我每次拿着手机,我的父亲就会说‘你又在玩’,我的回答就是‘我没在玩’,有的时候确确实实是没在玩。”

事实上,陈珊表示,根据未成年网民互联网使用情况的调研,将2009年-2015年的调查结果与2018年-2019年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一个有价值的趋势,那就是孩子们上网学习的比例提高了,2019年孩子上网学习的比例达到89.6%,和上一年同比增加了20%以上,还有66.1%的未成年人网民认为上网对自己的学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陈珊提醒道,“所以,当我们的孩子拿着手机时,我们不要看到就说‘你又在玩’,可能他真的没在玩,而是在学习。”

对于低龄孩子应限制型和授权型干预相结合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家长对电子产品的使用,64.21%是持中立态度,真正反对的只有26.76%。”陈珊介绍道,根据研究将管控方法分成5块:一块是积极的网络思想干预,跟孩子去讨论、去分享网络使用;二是积极使用安全干预,给孩子提前进行安全教育;三是限制干预,限制孩子玩的时间,限制孩子玩的内容;四是技术管控,就是控制孩子并在网络上、路由器上、家里的上网卡上进行密码设置等等;五是监控,翻看孩子的聊天记录和上网记录。

陈珊表示,这五种可以归为两种类型:一个叫授权型干预,也就是前两种,积极的网络使用干预和积极的网络安全干预;另一个就是限制型的干预。陈珊认为,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家长还是要进行一定的限制性干预,控制他的时间、控制玩的内容,并将这种限制型和授权型的干预结合起来使用,跟孩子讲怎么样用网、如何做到安全性等。

此外,亲子关系对电子产品的使用行为是有影响的。陈珊说,有四类家庭的孩子容易沉迷于游戏和手机成瘾。第一类是缺少亲子陪伴的家庭。这些孩子更容易到网络中去寻找他所缺失的爱;第二类是粗暴型的家庭,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父母会用语言伤害孩子;第三类是父母抗拒使用数字媒介的家庭; 第四类则是父爱缺失的家庭。

孩子沉迷网络游戏中,某种程度上是希望能够获得自我效能感,从这个角度看,其实游戏和体育非常相似,陈珊建议道,在游戏过程中,还是希望孩子真正地学到不断的挑战自我,找到让自己成长的动机,可能会更加有益于健康、提高自我效能感,甚至把这种自信心从心理社会里面带到他们的现实生活中。

提高自身素养 做“三精”父母和麦田守望者

陈珊同时建议家长应提高自身数字素养及对新媒体的认知,提倡家长在孩子的数字教养中学习做 “三精”父母:精细观察、精准施策、精心养育。精细观察就是用心观察、理解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行为,不随意对孩子进行评判。了解他和谁在玩,在玩什么,在游戏中扮演什么角色等,甚至可以邀请孩子的伙伴到家里一起来玩。你会发现当你信任理解孩子,他也会更加自律和自觉。

精准施策是指通过观察准确找到孩子使用电子产品行为异常的原因,比如最近孩子玩游戏玩的比较多,是学习上出了问题还是同学关系方面出了问题,或者是其他什么原因?针对问题,对症下药,及时沟通,正确引导,将矛盾消灭在萌芽阶段,防止事态的扩大和蔓延!

精心养育是希望家长给予孩子安全感和归属感,营造温馨有爱、和谐愉悦的家庭氛围;给予孩子自主感和成就感,通过电子产品的使用多发现孩子的特长,鼓励发展孩子的兴趣,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和价值感!

她同时也给出了一些正面案例。例如,曾经有一个家长提到家里的“养机场”。什么意思?在家里吃饭的时候不许带手机,暂停一小时,所有的人包括爸爸妈妈都不能带手机,手机都放在同一个地方,那就是“养机场”。除非特殊情况,有急事才用一下手机。

还有就是家庭要有一个共同的聊天时间。例如,有一位孩子考上清华大学的父亲提到,他们家的聊天时间就是在洗脚的时候,“大家在一起洗脚,聊聊今天的工作、今天的学习,这也是非常好的。”她认为,每一个家庭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做一下,因为亲子关系越好,孩子越不会沉迷网络、手机。

还有家长提问说孩子只看低俗视频怎么办?对此,陈珊的建议是提高家长自身的数字素养,然后做好媒介使用的示范。“家长可以看一些非常美的短视频,或者使用喜马拉雅进行学习,订阅一些学习型的内容”,孩子只有看到父母好的学习使用,他才会逐渐向好的方向使用。还有一个方法是通过电子产品使用来发现孩子特长的地方,鼓励孩子发现他的兴趣。例如,有一位家长就是发现了“王者荣耀”游戏情节当中与历史上的三国故事有出入,鼓励孩子去研究历史,后来孩子爱上了历史,对游戏的兴趣也变淡了。

最后,陈珊语重心长地表示,希望每一位家长做好麦田的守望者,当孩子要跑向悬崖的时候,可以及时地拦住他们。如今的孩子是网络的原住民,信息技术早已无孔不入地渗透到了他们的生活中,一味去“堵”是很难达到效果的,家长只有理智、科学地对待和使用电子产品,化“堵”为“疏”、加强引导,培养孩子良好的网络素养,让孩子拥有更美好的网络幸福人生。

记者 程媛媛


上海家长学校在线课堂第十二讲预告:

时间:2020年5月31日周日19:30

主题:“理解、接纳、尊重”——让儿童更快乐!

嘉宾:

1、上海广播电视台资深主持人 韩旭

2、上海开放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副教授 董丽敏

3、上海市终身教育研究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开放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副教授 孙传远博士

责任编辑:程媛媛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