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百年 重新出发 上海音乐学院想让全世界都能听见中国艺术歌曲的美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王蕴玮

时间:2020-05-19 19:37:23

歌曲是最富感染力、在我国受众面最广的艺术表演形式之一。那么如果说到中国的艺术歌曲,你首先会想到哪首呢?

艺术歌曲是由诗歌与音乐结合而共同完成艺术表现任务的一种音乐体裁,名称因浪漫主义音乐大师舒伯特的作品而确立,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歌曲,如《教我如何不想她》《送别》《长城谣》《嘉陵江上》等都属于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在我国的发展已有百年,不少作品特色鲜明、极具艺术价值,不过由于此前国内学者、艺术家对艺术歌曲的研究相对分散,也缺乏系统的梳理,我国的艺术歌曲在国内外的传播推广都面临很多问题。

为了更好传承中国艺术歌曲,5月18日,在中国艺术歌曲百年系列活动启动新闻发布会上,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表示,上海音乐学院将举办“中国艺术歌曲百年”系列学术活动,与国外出版社合作出版《中国艺术歌曲 16 首》,组织专家力量编撰《中国艺术歌曲研究大系》《中外艺术歌曲大辞典》,编辑《中国艺术歌曲百年曲谱》,在梳理回顾中国艺术歌曲的基础上,推动中国艺术歌曲更好的走向世界。 

image.png

 

探索一条让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路

上海音乐学院是中国艺术歌曲的历史重镇,在创作上,创作出中国第一首艺术歌曲《大江东去》的青主(廖尚果)曾任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教授,而中国第一代职业作曲家且创作艺术歌曲而闻名者中,如萧友梅、黄自、谭小麟、贺绿汀等,无不是上音历史上赫然有名的人物。在表演上,包括郎毓秀、周小燕、蔡绍序、斯义桂等在内的著名校友都是中国艺术歌曲传播的重要人物。近年来,以廖昌永为代表的新一代音乐家戮力推动中国艺术歌曲的人才培养、创作研究、文化交流,取得公认的成果。

经过一年多筹备,上海音乐学院将在 2020-2021 年举办一系列与中国艺术歌曲百年纪念有关的人才培养、学术出版、文化交流项目。通过中国艺术歌曲登上国际顶尖音乐舞台与音乐节以及中国艺术歌曲在国际顶尖音乐出版社与唱片公司出版等为外延,以中国艺术歌曲表演人才培养、艺术歌曲艺术指导师资培养以及音乐档案学、音乐编辑出版等传统优势以及新兴交叉型应用学科的学科建设为内涵,整合学术资源、夯实学科基础、凸显国际音乐名家的文化魅力、学术影响力和社会辐射力,探索一条契合国家文化战略、符合学科建设发展规律的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路。

《中国艺术歌曲百年》不是简单庆典活动或者学术研讨, 而是借助中国艺术歌曲百年的契机,以上海音乐学院在声乐领域九十多年的历史积淀与领军人物优势为基础,从三个方面积极推动中国艺术歌曲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

一是人才培养。坚持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职责,将多年来在以廖昌永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艺术歌曲教学领域的教学成果、经验、方法全面运用于上音声乐教学的各方面,构建中国艺术歌曲的教学体系(课程、教材、方法)、培养中国艺术歌曲优秀表演人才。同时,以德国卡尔斯鲁厄音乐学院院长哈特穆特.赫尔(Hartmut Höll)教授为领军人物,以上海音乐学院艺术指导教师群体为基础,总结与探索历史经验与现实路径,在艺术歌曲伴奏艺术研究与教学方面获取优质学术成果,将上音的艺术指导水准提升至世界水平。

二是学术建设。围绕中国艺术歌曲百年项目的实施,完成一批具有开拓性的学术子项目,并取得科研成果。与全世界最古老的音乐出版商德国大熊出版社(Breitkopf & Hartel) 合作出版《中国艺术歌曲 16 首》,在德国录制并在“上音” 唱片品牌发行中国艺术歌曲唱片集。组织专家力量编撰《中国艺术歌曲研究大系》《中外艺术歌曲大辞典》,编辑《中国艺术歌曲百年曲谱》,以及一批艺术歌曲研究的译著、论文等。

三是文化交流。学校将在下半年召开中外艺术歌曲国际论坛,研讨不同语种艺术歌曲创作、研究、传播。年内还将举行第二届中国艺术歌曲国际声乐比赛,持续推动中国艺术歌曲的人才培养。受到疫情影响,本来在 2020 年准备实施的海外演出、推广、交流项目,如受邀参加塞翁林纳歌剧节、莱茵声乐节等国际音乐节、威尔士皇家音乐学院演出等均将顺延至 2021 年举行,通过这些交流,上音将把中国艺术歌曲百年来的创作经典带到国际舞台广泛交流,使全世界能够领略到汉语与音乐结合的无穷魅力。

image.png

 

 传承具有中华民族特质的艺术歌曲 

1920年,著名音乐家青主在德国留学期间创作了中国第一首艺术歌曲《大江东去》,歌词就来源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被认为是中国艺术歌曲的肇端,到今年正好是一百年。

在创作上,青主借用了西方的作曲技法,把苏轼的词意用音乐的表现手法进行了艺术的创作,把我国的歌曲创作,从学堂乐歌的起点上,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带进了一个新领域。

image.png

 

从那以后,中国艺术歌曲大约经历了3个阶段的发展。

一是从学堂乐歌到萧、黄时代。早期学堂乐歌受西方文化影响,旋律大多数取材于外国歌曲现成的曲调。“五四”之后,作曲家做出更为积极的探索,以萧友梅、赵元任、黄自等为代表的留学生们将作曲理论和中国音乐元素相结合,以中国古典诗词作为歌词,并配以钢琴伴奏,创作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歌曲。

二是抗日战争时期。在民族危难、风云变幻的时代,涌现出一大批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的艺术歌曲,黄自及其四大弟子的艺术歌曲创作最为典范,音乐的表现手法较前一时期更加成熟完善。

三是解放战争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具有鲜明政治立场、歌颂人民、称颂人民军队、反映部队和人民生活,讴歌军民鱼水情谊的作品。

上海音乐家协会原主席陆在易认为中国艺术歌曲有3个鲜明的特征。

一是起点高,从《大江东去》开始,许多作品在内涵、意境、运用的声乐技巧等方面都体现出很高的水平。

二是西方表现手法与中华民族特质的融合,音乐家们在借鉴西方表现手法的同时,将西方音乐风格与中华民族的民族语言、民族气质、民族情感表达方式进行了充分的融合,为今人留下了宝贵的创作经验。

三是作品数量可观,尽管艺术歌曲在中国的发展过程曲折,音乐家们还是留下大量的好作品,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建设的财富。

正是因为中国艺术歌曲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对中国艺术歌曲的保护和传承就需要音乐家、学者们大量的梳理、研究,让这笔财富更好的发挥它的价值。

这也正是上音开展这次系列活动的初衷,廖昌永表示,系列活动将在中国艺术歌曲学科体系之下,着重打造中国艺术歌曲教学、研究、传播三个“体系”,推出一批框架性学术成果, 建设一支一流师资队伍,培养一批顶尖人才,努力打造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高地。同时,开发一系列“文化走出去”精品,让中国艺术歌曲登上国际顶尖音乐舞台,在国际顶尖音乐出版社与唱片公司出版传播。


责任编辑:王蕴玮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