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每个特殊孩子量身定制特别的教育,这位一线老师讲述10年特教背后的故事

来源: 第一教育

作者:谢然

时间:2022-11-28 08:54:56

胡绩文老师缓步走到孩子面前,一手扶着特制的课本,一手拖动着孩子蜷缩无力的小手在书上画出数字“2”。特制的课本上,“2”字被设计成凹陷的纹路,让学生触摸时能够感受书写的轨迹。

这是在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养护部一年级的一节数学课上,特教老师胡绩文正在教孩子们认识数字“2”。

图片

学校为脑瘫儿童设计的教材和练习册

养护部是浦东特教学校专门为患有脑瘫的孩子开设的。今年9月入学的新一年级共招收了8名学生,其中有5名是中重度脑瘫,3名是轻度脑瘫,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和肢体障碍。

一般的6岁孩子认识百以内的数字已经不费吹灰之力,但是对于养护部的这些孩子来说却并非易事。认识数字“2”的课程已经进行到第二课时,仍有一半以上无法迅速准确认出。

胡绩文老师计划用2周时间教会大部分认知、肢体能力较好的孩子能认、会写,不过她也清楚,这也许会比计划需要的时间更长。

用爱和耐心守护每一个孩子

2012年,胡绩文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来到上海市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任教,到今年刚好满10年。

胡绩文毕业于言语听觉康复科学专业,这个专业主要致力于帮助聋哑人康复和治疗。虽然都是帮助特殊人群,但是之前她对脑瘫孩子的了解并不多。

“当初来到浦东特教学校和选择特殊教育专业一样,并没有想太多,就是想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帮助特殊人群。”胡绩文就是怀着这个简单质朴的念头,开启了她的特教之路。

图片

胡绩文老师用手写卡片教孩子们学习简单的加减运算

来到浦东特教学校的第一年,她便担任了养护部一年级班主任,并承担起2个班级的数学教学任务。

真正成为脑瘫孩子的特教教师之后,她才意识到这份工作着实不易:她面对的是生活自理困难、大小便失禁甚至行为失控的孩子。这些六七岁的孩子相较同龄人在认知能力,尤其是肢体能力上差很多。

由于大部分孩子生活无法自理,几乎每一次行动都需要老师的帮助,对老师的体力是不小的挑战。

今年新一届一年级8名新生中,有5个孩子腿部肌肉张力过高,肌肉僵硬无法自主站立行走,常年需要坐轮椅,其中一个孩子甚至胳膊、手臂也肌肉张力过高,很小幅度的运动对他来说都很困难。

每天从校门口接到轮椅上的孩子们后,老师们要把他们推到教室里,之后还要抱到椅子上。

胡绩文不到一米七的个子,抱起这些孩子们并不轻松。

她还总结出了许多要领:抱孩子的时候,不能让孩子从站姿就直挺挺地坐下,而是要孩子上半身先趴在桌子上,然后再扶着慢慢坐下。

一年级的孩子刚入学,还不能适应学校生活,想要去厕所又不愿向老师示意,尿裤子、拉裤子是常有的事。

这时候,提前给孩子准备的换洗衣服就派上了用场。每个孩子准备了三套衣服,教室最里面的一排柜子就是专门放备用衣服的。有的孩子一天把衣服尿湿好几次,一套根本不够用。

带孩子们去厕所,或者需要换衣服的时候,一个老师根本忙不过来。学校为班级配了两名护工老师,再加上助教老师一起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胡绩文的办公桌在教室一角。没课的时候,她就坐在教室后面,关注孩子们的情况。任课老师授课的时候很难眼观六路注意到每个孩子的一举一动。胡绩文说,万一有突发状况,作为最熟悉孩子们的人,她必须在场。

这些琐碎的小事,对于照顾脑瘫孩子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也构成了特教老师胡绩文日常很大一部分内容。

都说特殊教育是“择差”守护,个中艰辛只有经历了才能明白,但日常的琐碎并没有耗尽胡绩文的爱和耐心,她总是竭尽所能照顾好每一个孩子。

特殊孩子也需要“个性化教育”

脑瘫孩子认知能力差,学习要比一般孩子更慢,一个简单的阿拉伯数字的读、认都可能要花费数周时间。

不过胡绩文老师也发现,每个脑瘫孩子的情况也不相同,肢体障碍、视力、语言障碍等因素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

她意识到,这群特殊孩子也有着各自不同的起跑线,更需要“个性化”“定制化”的适切教育。

备课时,她会根据每个孩子的感知、运动、认知、语言与沟通能力进行全面评估,标注出每个孩子在这节课中特别需要注意掌握、提高的部分,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教学。

图片

针对不同程度脑瘫的孩子,胡绩文都制定了适切的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

有的孩子认知能力好但肢体能力差,就鼓励他们通过图片进行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孩子认知能力差,达到中重度智力障碍的水平,但是肢体能力较好,就鼓励他通过多动手实际操作来学习。

肢体康复对于大部分脑瘫孩子来说也是“必修课”。胡绩文注意到,不少家长下午就会把孩子接走,送到专门训练康复的地方。能不能将康复训练和课程教学相融合呢?

胡绩文和同事们一起设计开发了针对脑瘫孩子使用的教具,在锻炼他们精细运动能力、提高感知力的同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

特制的教材中很多内容设计有特定的“机关”,比如“2”字处的塑料片被制成了凹陷的,学生用手指沿着“2”的轨迹划,就可以感受到底部的螺纹。通过手指触觉提高他们的感知觉,让他们知道写“2”的时候轨迹,然后才能去模仿这个轨迹。

图片

在教学的过程中,胡绩文也会运用自己在言听专业学到的方法,给学生创造口语表达的机会。尽可能让他们能够说出完整的句子,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馨馨刚入学的时候总是不喜欢说话。但是胡绩文老师从馨馨妈妈那里了解到,她在家的时候很喜欢和妈妈聊天。胡绩文老师就开始使用各种方法耐心引导。

比如,一旦发现馨馨发言了,就开始“大夸特夸”。如果馨馨不肯举手回答问题,她会故意说“再不举手就没机会咯”,制造一种紧张的气氛。

此外,还专门把她的座位安排在两个比较喜欢发言的学生中间,无论是在开火车发言的时候,还是课间都可以营造更好的交流氛围。经过两个月,馨馨终于敢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了。

孩子的点滴进步就是最大的鼓励

图片

学生亮亮是胡绩文的第一届学生。如今,他已经被上海市群星职业技术学校录取,学习平面设计专业,在职业学校里开启了新的人生篇章。

胡绩文还记得亮亮刚来学校的时候,有些自暴自弃。通过和家长沟通,胡绩文了解到,亮亮的父母都是高学历,对孩子有着很高的期待。然而,简单的数字怎么教都教不会,让亮亮的父亲逐渐失去了耐心。

悲观情绪笼罩着这个不幸的家庭,让孩子也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胡绩文发现,虽然亮亮的数理能力落后于同龄人,但是语言表达能力并不差,就鼓励他担任学校大小活动的主持人,多阅读书籍并和小伙伴分享,帮助亮亮逐渐找回了自信。

渐渐地,从拼读、写字到简单的个位数加减法,再到加减乘除混合计算,亮亮都能够熟练掌握。

去年毕业典礼上,亮亮作为毕业生代表发言,在浦东特教学校9年的学习让他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认同感。

“现在的我仍然是有缺点的、不完美的,但是我不讨厌这样的自己,我甚至感到有一些自豪。人生不是完美的,有时候失败与遗憾也是人生精彩的一部分,今后我也会不断努力,争取不依靠他人的独立。”亮亮说。

胡绩文听完这段话很欣慰,也很感动:“特教的成就感不高,但是看到孩子们一点点进步,对我来说就是很大的鼓舞。十年来,我与学生都在点滴进步着,帮助学生弥补缺陷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能力,让彼此都得到了最优发展,这对我就是最大的鼓励。”

浦东特教学校的办学理念是“满怀信心地对特殊儿童实施高期望教育”。“高期望”是指老师对孩子的教育要有信心,相信通过自己的专业技能一定会让任何障碍程度的孩子有变化。

十年来,胡绩文在各类特教教学评选中获奖无数。今年,终于捧回了她梦寐以求的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

回忆起十年来的特教之路,胡绩文也非常感慨。“从入门教师成长为成熟教师,再成为了学校骨干教师,我踏出的坚实的每一步都有学校、同事在背后的鼎力相助。”胡绩文说。

2020年开始,胡绩文又有了新的身份,成为一名带教老师,为学校培养新教师。她安排实习老师在教室后排观摩学习课堂教学,在需要引导孩子互动的时候,也会让实习老师一起来帮忙,并在课后给出有针对性的意见。

“校长周美琴经常跟我们讲,特教老师要有爱心和耐心,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专业能力。这点我也非常认同。”胡绩文说。她也将这句话讲给每一位新老师。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陆芸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