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彭德倩
时间:2020-06-01 11:37:00
今年毕业的上大学生叶春洋,是材料学院材料先进凝固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云虎带教的第一个研究生。
然而,这位学业上挺优秀的“开山大弟子”就业时,却在张老师的鼓励和助力下,走上了投资销售类岗位。
如此专业不对口,老师怎么想的?“学生有自己的人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子,我很高兴,”张云虎说。
校园路上凌晨两点的对话
此刻的叶春洋,已经在上海象屿上班,他的部门在大宗商品贸易的小组之一。29日下午17:30,刚刚走出办公楼的他,抬头看着尚亮的天光,想起一年多前,与导师在校园里的小路上,凌晨两点的对话。
“我是导师带的第一个研究生,做项目做课题,他总是带着我并肩战斗,”小叶记得,当时和导师的宿舍都在上大宝山校区,实验室却在延长校区,为了开发一个重要的硅铝合金细化剂,常常拼到深夜。凌晨一两点,两个人走出实验楼,一路上会复盘刚刚的实验,张云虎会问他未来的打算,也将讲自己在海外求学的过往。“好像在那时,老师已经在带我慢慢思考今后的路。”
那个硅铝合金细化剂最终在两个月内攻下,实验室效果非常好,目前正在进行进一步产业化研发。“目前汽车轮毂就常用到硅铝合金,这个新东西可以大大提高这种合金的各项性能指标,我们有专利,还申请了国家基金,”小叶说得眉飞色舞,而最终选择放弃科研这条路的他,又是为何?
“其实对于最终做什么,考虑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叶春洋说,求学过程中越来越觉得,可能往具有专业背景商贸复合型这个定位发展,更适合自己。“读这个硕士,也不仅仅是学具体专业知识,也包含着能力、素养的提高,”他觉得,在这三年中的收获,可以让自己在更多领域做出好东西。
“不对口实习”,导师牵线、批假
“教学过程中发现,小叶脑子灵、执行力强,是个好苗子,但是确实不太适合搞纯科研,”张老师说,当时正巧自己的师弟谢柯,在厦门象屿集团金属大宗商品交易相关领域工作,于是牵线搭桥,带着小叶认了“师叔”,并申请进入象屿在上海的部门实习。
当时,毕业论文所需的实验数据,手脚利落的小叶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张老师批准他课余可以花更多时间参加实习、积累经验。
最终,小伙子不仅毕业论文赢得好评,实习期间的优异表现也让象屿直接留人。“可以说,一开始就明确定位,长线发展,是我就业的路径,这其中离不开张老师的帮助和鼓励,”叶春洋说。
4月7日,他正式走上了工作岗位,参与金属的大额商品交易项目,开展业务的对象,主要是钢厂,而在材料金属凝固专业领域的深厚功底,成了他的撒手锏。
“干我们这行的,不少是金融、贸易专业出身,像我这样的技术背景不多,”小叶说。就在上周,他前往芜湖一家钢铁厂洽谈,本来作为新人第一次打交道,总有些公对公的生疏。然而,钢铁厂方面的项目人员本身就是技术领域资深人才,俩人不知不觉开始聊起了疫情对钢铁市场的影响,话题迅速深入到“中国钢材生产的均质化、洁净化”,还聊到了这个领域里特别知名的新技术脉冲磁震荡。“当对方知道老师带着我也参与了这个课题时,聊起来滔滔不绝,一下子更近了……”小叶看来,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学到的信息分析能力、多元视角探索问题的能力、大视野把控全局的能力,都是珍贵的财富,也是自己职场中的“特色”。
“张老师在研究中的那份认真,也是我耳濡目染,受益终身的,”叶春洋说。
曾有人问张云虎,开山大弟子没有从事科研工作,干了“销售”,你舍得吗?失落吗?
“当老师最大的心愿,就是学生找到自己的路,发展得好,希望他在自己的新领域,能有更大的建树,”这是张老师的回答。
正如上海大学校党委书记成旦红对大学生就业的思考:助力学生就业,要有“爱生如子”的情怀,想之所想、急之所急、办之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