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蕾
时间:2020-05-25 10:58:42
尼苦伍呷,一位来自四川大凉山的彝族姑娘。三年前,怀着走出大山实现梦想的她,带着好奇、惊讶来到了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主修人力资源专业。虽遭遇疫情,但今年毕业的她凭着一股拼劲儿,在老师和用人单位共同鼓励和帮助下,如愿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在上海兴国宾馆担任人力资源部秘书一职。
曾痛哭、挣扎过
“高考发挥失常后,我一度想过在家复读。”回想起那段往事,尼苦伍呷至今记忆犹新。“我一个人悄悄地痛哭过、挣扎过、也沉沦过。”最后,在老师们的耐心开导下,她豁然开朗,并将奋斗的目标锁定到了令大山里的孩子们无比向往的大上海,幸运之神给了她到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公共管理与服务学院就读的机会。
更为幸运的是,在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尼苦伍呷遇到了许多和蔼可亲的老师们,热情质朴勤奋可爱的同学们,她慢慢找到了归属感,开始逐渐适应上海的生活环境和学习节奏。
上海和大凉山,简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这让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对很多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尼苦伍呷说道。由于两地的教育差异性以及硬件条件的限制,尼苦伍呷来到上海才接触到电脑。第一次接触电脑时,她感到有些不知所措,学习起来也感到吃力,有些力不从心。慢慢地,她的自信心日渐消沉。“幸亏,老师总是耐心地指导着我。看我学得那么‘笨’时,我感觉时老师有些无奈,但却从未放弃过我,还是一如既往手把手地教我。”尼苦伍呷说道,“每次上完课,别的同学都离开教室了,但是老师并未离开,直到把我不懂的课程全部手把手教会为止。”
懂得知识越多,自信心也就慢慢上来了。
一股“拼”劲儿
在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尼苦伍呷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收获了很多知识以外的东西。
在上海读书期间,虽然学业比较紧张,但是每一次锻炼的机会,尼苦伍呷都不想放过。在学校专业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过程中,尼苦伍呷在形体训练、演讲朗诵、英文对话、风采展示等模块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在畅谈分享、专题研讨、艺术训练、舞台展示等方面,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职业素养和文化涵养。
社团、志愿者、演讲比赛、主持等各种活动,尼苦伍呷都积极争取,在校期间,她先后获得过奖学金、三好学生奖、优秀团员奖、优秀志愿者奖、校演讲比赛二等奖等。此外,申请学费贷款的她,十分独立,利用课余时间在外兼职,解决自己的生活费,以减轻家里的费用负担。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公共管理与服务学院院长樊辛对尼苦伍呷十分认可和关注,常常说她身上有一股“拼”劲儿。有一次,一起在北京参会期间,“樊院长总是叮嘱我格局要高视野要宽,要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尼苦伍呷说,“不喜欢逛街的她顶着烈日陪着我逛北京城,又专门带我到人民大会堂前拍照,指着人民大会堂说希望有一天我能够以少数民族女干部身份走进人民大会堂。”
一席话,令尼苦伍呷深受鼓舞,在追逐梦想的路上,坚定前行。
疫情中找到归属感
转眼间,2019年12月,在学院的推荐下尼苦伍呷走上了实习岗位——在上海兴国宾馆人力资源部担任秘书一职。
刚来到兴国宾馆实习时,尼苦伍呷对这里的一切都陌生极了。“从原本熟悉的校园环境,到现在的陌生环境,一切都需要熟悉。”尼苦伍呷告诉记者,有时即使简单的事情也会出错,比如做考勤时间表时,会把时间多写个“0”少写个“0”。但是,同事们十分热心,耐心地教她使用简便又不容易出错的方法。“有时用自己的‘笨’方法操作,虽然也能做成,但效率比较低,于是同事们又教我用公式方法来快速制表。”说起实习经历,尼苦伍呷总是对热心的同事们和部门领导心怀感激。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大家生活的同时,也让尼苦伍呷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1月下旬,为了全面实行疫情防控,兴国宾馆暂停营业。但是,对于实习生,兴国宾馆并没有“弃之不管”,反而提供了住宿、解决伙食等生活问题。在疫情期间,宾馆每天为实习生测体温、给宿舍进行打扫消毒、提供洗手液,每天晚上给每个实习生送夜宵。不仅如此,兴国宾馆担心实习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特此为实习生开设了各种兴趣班和线上理论知识讲座,给予实习生精神心理疏导与安慰,关注实习生的健康状况和学习进步,“像家人一样给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怀。”尼苦伍呷说道。同时,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的老师们每天跟踪实习生打卡上报健康状况,隔着手机每天获取大家的健康状况,在网上为大家普及自我安全防护知识。
不知不觉中,尼苦伍呷对兴国宾馆产生了浓厚的感情,开始舍不得这里。有时,尼苦伍呷会想:今后可能难以找到能像兴国宾馆一样,如此关心员工照顾员工,为员工的职业生涯做规划的单位了。“在这里,我找到了归属感,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人,我把这里当作了我的第二个家。”
对于未来的梦想之路,尼苦伍呷从此不再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