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余明辉
时间:2024-03-28 09:35:48
据《工人日报》报道,“职场人的简历不敢有空窗期”近日成为热议话题。一些职场人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学习或探索自身更多可能性后,渴望回到职场之时,却发现空窗期给求职减了分。
2020年,有求职平台对企业管理者和人事部门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于应聘者的职场空窗期,69.5%的企业管理者更看重个人能力的匹配,对空窗期的容忍度一般在6—12个月之内。而企业的人事部门相对严格,超过半数的比例认为应聘者的职场空窗期不能超过6个月。可见,挑剔空窗期是一个颇为普遍的做法。但对于求职者来说,这段看似职业空白的时间,却可能是他们充电、调整、自我提升的重要阶段,不妨积极看待。
必须认识到,职场空窗期是职业生涯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阶段。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职业变迁、行业调整乃至个人生活变化都可能导致一段时间的空窗期。这段时间里,求职者寻找新的职业方向,或许充电学习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抑或调整心态,平衡生活与工作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正常的人生经历,也是个人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场空窗期是一个自我提升和反思的绝佳机会。在忙碌的工作节奏中,人们容易忽视自身的专业成长。空窗期则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让求职者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规划,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他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参加培训课程、学习新技能,或者通过阅读、旅行等方式拓宽视野。丰富阅历。这些经历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人竞争力,也能帮助他们在未来的职场中更加自信地面对挑战。
空窗期也是求职者调整心态、积蓄力量的关键时期。在连续的工作中,人们可能感到疲惫、焦虑甚至迷失方向。一段时间的休息,能够帮助求职者恢复精力,调整心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清晰的目标投入到下一份工作中。这种心态上的调整,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升都有重要意义。
再者,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些特殊情况下的空窗期。例如,有些求职者可能因为家庭原因、健康问题或个人兴趣等,选择暂时离开职场。这些空窗期虽然看似“非职业”,但对于求职者来说却是不可避免的环节,不仅有助于求职者实现个人价值的多元化,更能让他们在未来的职场中展现出更加深厚的人文素养。
即便如此,我们也必须正视现实中职场空窗期存在的问题。一些雇主对于空窗期的过分挑剔和误解,往往会让求职者陷入困境。对此,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反思。
社会应该形成包容和理解空窗期的共识,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和经历,鼓励他们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自我调整和提升。企业在招聘时应该更加注重应聘者的实际能力和潜力,而不是过分纠结于他们的职场空窗期。求职者自身也应积极面对空窗期,将之当作提升自我、充实自己的机会,而不是一个职业发展的阻碍,通过学习和努力不断精进自己。
被职场空窗期绊住未必是坏事,前提是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来看待这一现象。求职者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进行自我提升,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同时,企业要摒弃对空窗期的偏见和误解,以更加全面和客观的眼光来评价求职者的能力和潜力。如此才能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包容、充满机遇的职场环境。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