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细微处呵护儿童健康成长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刘钰

时间:2023-06-02 09:45:21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是属于每名儿童的特别节日。在这个日子里,庆祝不仅是一种仪式感的存在,也是为我们打开一扇深切凝望儿童健康成长的窗口。

于父母而言,孩子是需要精心呵护的宝贝,是爱和家庭的延续。于国家而言,孩子是希望的种子,他们成长得好,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才有力量。所以,整个社会应该用心用情,从细微处呵护这些稚嫩可爱的花朵,为他们撑起保护伞,使其身心舒展、健康长大,成为眼中有光芒、心中有信念的人。

当下社会环境复杂多变,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层出不穷。尤其是社会竞争加速、网络技术巨变等因素的存在,使儿童保护面临的挑战颇多。例如,校园欺凌、心理健康问题、性侵暴力、网络沉迷等,都容易隐藏在难以被察觉的角落。因此,在顶层立法保护和制度安排层面,需要给儿童更全面、深入的关怀。不难发现,今年在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国家上位法的框架下,国家和地方以更细化的制度、更有力的举措,营造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前不久,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文件,以系统思维大力推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今年3月,国家多部门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明确严禁电竞酒店违规接待未成年人;从今天起,《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办理性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意见》正式施行,充分体现了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的原则。此外,在儿童青少年近视和肥胖防控、缓解儿童医疗服务资源短缺、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等方面,国家近几年也不断持续推出新举措,儿童健康成长的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在地方层面,许多创新性的制度设计体现出浓厚的人文关怀,细化为有力且可操作性强的举措。例如,最近审议通过的《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规定了“依托12345设立未成年人保护热线”“学校定期开展防治欺凌专项调查”等创新性制度。这让未成年人保护转化为更加具体的有力行动。在推动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上,深圳、长沙、杭州、温州等城市积极行动,以“1米高度”看城市,于细微处改造升级适宜儿童成长的城市设施。预计到2035年,全国约有100个城市被命名为国家儿童友好城市。

如果说制度设计是硬性的保护手段,那么作为与孩子接触最亲密的人群,如家长、教师群体,也可以彰显出更多柔软的力量。对每个孩子而言,这种力量可能更为有效和直接。将目光聚焦在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小事上,从儿童视角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做的还有很多。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代表委员建议在中小学推行“趴睡”变“躺睡”,这是着眼于儿童身体健康的关键小事。事实上,眼下不少地区已把学生午休“躺睡”当成大事来办,让家长纷纷竖起大拇指。这几天,让很多学校“火出圈”的不再是搭舞台演节目的大场面,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暖心小事。例如,江苏徐州一名小学老师历时6年,用视频记录下学生样貌变化,这一举动被网友称为一场“蓄谋已久”的感动;近日,很多专业人士讨论如何推动校内人车分离,保障学生安全,都体现出全社会对儿童的关爱。 

教育是一个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工作。从儿童视角出发,有利于发现真问题并真正解决问题,提高儿童学习成长的幸福感。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双减”政策落地后,学生课业负担整体有所减轻,但书包超重问题仍然存在,影响小学生的脊柱发育。呵护儿童健康成长,这些小事应得到足够的重视。有的学校设立“无作业日”、发“轻松袋”“书包留校”等,取得了较好效果,不妨加大力度推广。

呵护儿童的身心健康,就是守护我们的未来。儿童文学作品《小王子》中有这样一句话:“每个大人都曾是个孩子,虽然只有少数人记得。”孩子不是成人自我价值实现的工具,童年天真、好奇、无邪等宝贵品质不该被忽视。今天,我们用心多呵护儿童一点,和他们一起向上成长,相信未来社会的幸福感、文明度将会提升一大步。

(作者系本报记者)


责任编辑:陆芸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