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博物馆打开方式让文物“活起来”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杨朝清

时间:2023-04-04 10:05:13

当博物馆闭馆之后,仅50名参观者入内,在博物馆场景中进行一场与历史、文物相关的主题活动,并且在博物馆内搭帐篷住宿一夜,你愿意吗?还有,住在古墓博物馆,挨着古墓睡觉,这又是什么样的感觉?据报道,古都洛阳的四座博物馆将联合推出“古都研学——全国首个历史人文类博物馆夜宿项目”。

近年来,“博物馆热”受到不少学生和家长的关注。“博物馆热”的背后,是传统文化从社会到个体层面的回归,是公众对精神生活的渴望与追求。博物馆融合有形的文化遗产和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传统文化浸润当代生活,让更多人与优质文化资源相遇,已经成为一种时代潮流。

博物馆能够丰富全社会的历史文化滋养,能够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博物馆奇妙夜”用剧本杀等方式,迎合青少年对沉浸式、互动式角色体验的偏好,能够让参与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古都洛阳各个时期的历史场景、衣食住行,让传统文化的魅力以一种更容易被人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

“如果把藏品当作博物馆的心脏,那么教育就是博物馆的灵魂。”充分发挥教育和为公众服务的功能,是博物馆的应有之义。然而,由于参观时间长、展览手段单一、解说内容枯燥乏味,导致部分博物馆对青少年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自然也就难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博物馆与其自弹自唱、孤芳自赏,不如主动对接需求,从供给侧角度注入更多的“源头活水”。

博物馆不能成为单纯的展览馆,而是要千方百计让文物“活”起来。一方面,博物馆要主动拥抱时代;另一方面,博物馆要遵循青少年求知欲强、动手能力强等教育规律,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博物馆奇妙夜”等创新设计不仅形式新颖、路径独特,也依然保持着充分挖掘藏品内涵、帮助参观者提升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核心功能。

在物质生活渐次丰盈的今天,对情感厚度和精神家园的希冀与追寻成为一种普遍性的刚性需求。让躺着的历史“活”起来,让深奥的科学“燃”起来,让珍藏的艺术瑰宝和文化遗产助力人们知识的增长、精神的滋养,显然需要博物馆放下身段、敞开怀抱。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打开博物馆的方式不应该是单一的,而应该是多元的。让博物馆焕发生机,关键还是要依靠人的作用。只有重塑和更新“意义之网”,让博物馆不断适应社会的变化和观众的需求,赢得更多观众的信任与认同,博物馆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实现价值。有品质的文化类研学项目和资源越多,家长和学生才有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学校治理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陆芸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