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英语的文化密码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德春杰

时间:2021-05-20 13:17:26

  

  初中英语课本中,有一篇课文是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的《I have a dream》。英语世界的“梦想”,与中国人所说的“梦想”,有什么不同吗?怎样让学生深入理解梦想?这就牵涉初中英语的文化特性,是借英语学习提升学生跨文化理解等国际素养的契机。

  英语课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英语语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初中英语课不仅是在教授一门语言,更是在教授一种文化。《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习和使用英语对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借鉴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增进中国和世界的相互理解具有重要作用。

  了解英语文化,为学生储备面向未来的相关适应能力。

  在某种程度上说,对英语文化的深入了解,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的使用方法,在交流过程中避免由于不了解造成的矛盾冲突。这有助于学生为未来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做好能力储备,为他们将来更好地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奠定基础,有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交融与互鉴。这在当前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扩大异国文化的接触范围,比如大量阅读、积极参加学校英语角等,从而提升学生对中外文化的敏感性,改善跨文化交际水平。教师还可以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对比英语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异同,促进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了解英语文化的特点。

  适当挖掘英语教材中的名人故事和相关文化资源,增强学生的人格修养和文化自信。

  初中英语教材中有大量国外名人故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名人的生平事迹,深入理解名人何以成为名人,培养自身的优良品质。比如《I have a dream》一文中就提到了梦想的话题,介绍了主人公作为优秀的黑人领袖,为黑奴解放运动奉献终生的故事。这份追梦的坚定,使其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梦想的力量。名人的事迹本身也能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起到重要的激励作用。教师可以适当拓展,让学生比较国外名人与中国英杰的共同之处和不同特点,从中汲取成长力量,提升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勇气,帮助学生养成坚毅的品格,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增强做中国人的底气、骨气。

  深入了解英语文化的历史脉络,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在入学第一课上,英语教师可以介绍英语发展的背景。历史上,随着英国的强大,英语传到了全世界的许多国家。现在,随着中国国势的强大,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我们要学好英语,向世界学习,把祖国建设得更强大,借此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学习汉语。

  努力提升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力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文明交流互鉴。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文明交流互鉴的基础,是互相理解。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培养起来的、并在成长中不断深化的跨文化理解能力,有助于养成国际视野,增强国际交往能力,成长为国际化人才,进而在各行各业推动跨文化理解,为世界人民和平交往,为推动能源、气候等世界性问题的解决,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作者单位系北京市第五中学通州校区)

图片来源:cfp

责任编辑:陆芸
新闻网微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