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见习记者 胡若晗
时间:2023-11-29 09:39:46
近日,国务院公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第二章为“网络素养促进”设立专章,明确了培养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的关键。
如何凝聚各方合力,健全网络素养促进机制,让《条例》尽快落地落实?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网络素养教育当前存在哪些问题
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包括网络安全意识、文明素养、行为习惯和防护技能等。
“网络素养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问题的内核和第一重防御机制。只有先建立起这样的内在屏障,才能让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以及由平台技术助力的外部屏障发挥更好的防护作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蒋俏蕾说。
从当前情况看,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仍有较大提升和完善空间。
“一些学校没有开展网络素养教育,有的学校尝试过开设类似课程,但因为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只得以放弃告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钟柏昌表示。
他认为,究其原因,一是缺乏开设相关课程的强制性要求,无法对网络素养教育的目标与内容进行有效规范,部分学校把网络素养教育短暂地安排到班会课中;二是现有师资的网络素养不能及时跟上时代发展,相关教学内容与案例往往比较陈旧,脱离学生的实际经验。“目前部分学校和教师对网络素养的认知和重视程度还有待加强。”钟柏昌说。
蒋俏蕾认为,当前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的质量也有待进一步提高,“教育内容碎片化,缺少系统性设计;教学方式停留于道德说教或静态知识的传递,缺少批判素养的培养”。
同时,未成年人网络素养促进不是学校一个单位的责任。“《条例》明确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相关主体及其责任。这个主体不仅包括监护人和学校,也包括为未成年人提供相关网络平台服务者,涉及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软件和智能终端产品的设计者等。”蒋俏蕾说,家庭、平台和社会的力量需要更多地投入到这一问题上。
网络素养教育可以怎样开展
“如何正确看待网络流行语?”“这样做是否会导致网络谣言的产生与扩散?”2023年8月,广东省少年儿童网络素养“进校园、进家庭”活动举办现场,儿童代表在报告中向现场孩子和家长提出问题。
活动中,中小学生和专家互相交流,共同参与“网言传真”和“文明投壶”等轻松、有趣的游戏。孩子们通过体验式学习,切身感受到了识别网络信息真伪、抵制网络谣言的重要性。
据了解,今年是广东开展少年儿童网络素养教育“双进”活动的第6年,广东也是全国较早将网络素养纳入地方课程的地区之一。
“开展好网络素养教育,关键是政府部门要做好顶层设计。”钟柏昌说,依托地方课程,按照有教材、进课堂、定课时、会教研的工作部署一体推进已经是比较成熟的经验。广东省委网信办联合全省各地网信及教育、金融、工青妇等相关部门,推出了经省级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网络素养》地方课程教材,策划了大型儿童网络安全教育多媒体人偶剧等科普活动。“这些活动覆盖青少年网民1380多万人,有效凝聚起了广大青少年网民参与构建清朗网络空间的强大合力。”钟柏昌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中小学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日常课程,在保证课时安排的同时,高度重视师资培育工作,要求每名信息科技教师在课堂中均要引导学生绿色上网。
“我们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网络安全周’和网络文明志愿者服务等校园实践活动,还将网络素养教育单设为大单元课程,并融合进信息科技与心理学科课程,进一步为学生普及相关知识。”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科学城中学校副校长杨健介绍。
校内外如何联动构建良好生态
“全面提高网络素养,必须坚持学校、家庭和社会育人的同向而行、同频共振,校内外联动构建网络素养教育生态体系。”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郭毅说。
蒋俏蕾建议:“完善配套政策,进一步明确具体标准和评价体系,建立正向推动的激励机制,为各个主体采取行动助力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提升提供驱动力,也便于评估相关主体参与青少年网络素养建设的效果,增强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未来,应将包含网络素养在内的信息素养、数字素养视作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纳入更多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安排与教材当中,开齐开全开好信息科技课。”钟柏昌说。
同时,家长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也需要提高自身网络素养水平,如管理自己使用网络的时间、增强对网络信息的分析鉴别能力等,为未成年人做出良好示范。
“社区和学校等可以为家长提供相应支持。”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方增泉建议,一是由基层社区牵头开办网络素养家长课堂或学校,指导父母加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二是大中小学举办线上网络素养教育讲座和研讨会,为学生家长提供讨论与分享如何指导孩子使用互联网的在线交流平台;三是高校与社会科研机构等共同开发定制家长网络素养教育课程与指导手册等。
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部长岳伟表示,下一步,各级团组织将按照《条例》相关规定,广泛开展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包括依托12355青少年服务台开展防电信网络诈骗、防网络暴力等自护教育专项活动,持续开展全国青少年学法用法网上知识竞赛,深化“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行动”主题活动,连续制作推出《团团网络素养公开课》等网络教材。